第四千七百二十二章 开赛_神话版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说是二重君主观被挑明的宣言了,在这句话之前,二重君主观虽说也存在,但并没有挑明,而是一种默许的潜规则,但这句话之后,算是挑明了。
  所以汉末三国的时候,才有袁家所谓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隗一死,大量官僚直接号召为袁隗报仇,再比如举荐王允的郡太守,因为被宦官陷害,汉桓帝处死了这个郡太守,王允给郡太守扶棺,并且守孝三年。
  当然社会形成这个观念和思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封建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难度太高,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出生地五十里,郡与郡之间近乎独立的王国,甚至各有风俗,另一方面则是从先秦一直流传下来某种官僚体系的自然习惯。
  以汉代为例,一个人当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家系统化察举征辟,这种相当于皇帝征辟你当官,另一种则是有资格开府的丞相、三公、郡守、州牧、四方以上的将军,征召的属于自己的手下。
  当然诸如你原本是第二种征召的手下,然后因为你有才华,对方又把你举荐给皇帝了,这就算是门生故吏,不过相对于第二种的人身依附程度,第三种就可以相对弹性的来处理。
  诸侯王征辟基本完全可以归属于第二种,也就是只要你领了诸侯王的征辟,你就打上了诸侯王的痕迹,这也是景帝年间,对于李广非常不爽的原因,你是谁的人,你都不知道了是吧!
  而在这几种可能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操作,叫做出生在诸侯王的领地,而且诸侯王是实封诸侯王,那这些臣民就先天性会被打上诸侯王的痕迹,就跟先秦年间,楚人,秦人,齐人等说法一样。
  可如果这个时候中央王朝的实力还算可以,比方说汉文帝年间,吴王刘濞的麾下自称是吴国人,没啥问题,但在整体上还是要自称汉人。
  甚至吴王刘濞自己都是承认这一点的,比方说棋圣刘启,一棋盘将吴王刘濞的儿子拍死,然后将尸体送回去的时候,刘濞说的是“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
  虽说这话其实是在骂娘,且表示不满,但真要说,这其实也是承认一个国家概念的意思。

  泽纳代入的就是我出身在五翕侯的封地,五翕侯擢拔了我,让我有了今天能来见长公主您,五翕侯是我的主君,只要五翕侯没有放弃,他就会一直追随着五翕侯,这就是他的忠诚。
  对与不对什么的,对于泽纳而言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他所能接受和学习的道德就是如此,至于如此行径会有什么下场?公主他已经见过了,百年的夙愿也算是圆满了,对得起列祖列宗了,同样公主的表现也无愧于大月氏百年的追逐,那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大不了就是一死,这有什么值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