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只要在长安,基本都会来,结果却未见到,这是没在长安?
“他们两家的管家说是去调查西南进行新一轮的调研去了。”法正随口解释道,“他们俩最近搞得那个生意搞得挺大的,醴酒确实还行。”
醴酒在这个黄酒横行的年代有着非常多的缺点,但醴酒那逆天的性价比,从袁术和刘璋搞出来第一坛醴酒开始就奔向了快车道,再加上甄家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人脉关系,醴酒铺开之后,迅速的上量,若非袁术和刘璋哪怕有陈曦点拨,也错估了需求量,现在醴酒就该占据大汉酒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了。
加之醴酒和黄酒、白酒基本算是两个赛道,甚至醴酒上场之后直接是自己开拓新赛道,现在所谓的占据了大汉酒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也就相当于短短半年,醴酒在原有的酒业赛道外新修了一条有曾经酒业一半宽的赛道,问题在于,这是醴酒的极限吗?
这不是,这是袁术和刘璋的极限!
醴酒继续发育下去,那就不是占据三分之一市场的问题了,那是全汉室人均多少升的问题了!
这是黄酒和白酒能打的对手吗?哪怕是陈曦,再怎么规模化,都不可能将黄酒和白酒的价格打到低于醴酒的水平,哪怕是所谓的精酿,对比黄酒白酒基本都达不到所谓的入门价格,这就是差距!
所以低估了自家手上这张牌到底有多牛的袁术和刘璋现在正在进行川北啤酒花的移栽和种植,外加保卫工作。
简单点讲就是,中亚世家回来之后,看到袁术和刘璋拿麻袋捡钱很不爽,觉得这行当自己也想干,反正也没有门槛,冲就是了,搞别的产业可能会输,这个一看就是一片蓝海,投钱冲就是了!
普通家族玩不起这种一开始需要大规模投钱的行业,也没有渠道,外加普通的家族也得罪不起袁术和刘璋,但中亚的世家缺钱吗?缺渠道吗?怕得罪袁术和刘璋吗?
这群人回来发现这个的第一时间就呼朋引伴,然后抄着袁术和刘璋的路搞起来了,各种品牌的醴酒迅速的上线,只是在长安这边袁术和刘璋有霸权优势,所以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在各地方……
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东西还用学?直接无师自通!
并州以太原为核心的地区只能卖老王家醴酒,传承至殷商的古老酒液,老王家的特产,技术是偷袁术的,人员也是从刘璋那边挖的,销售渠道?老王家本地人,那家声,那口碑,本地人信得过啊!
口感风味什么的因为老王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的大师,调配的相当不错,和袁术的初代醴酒有所差别,但各有胜场,然后在并州本地卖和袁术的醴酒一模一样的价格。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袁术和刘璋在并州才赚了半年的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