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帝王心术”与“臣子心机”.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道就任由太子的名声受损了?这件事,明摆着错在地方官员,难道还要放过他们不成?”

  赵俊臣摇头道:“陛下,臣绝无此意。臣的意思,却也是把罪责归在地方官员身上,由此来为太子正名,但方法手段,却要有些不同,应当雷霆行事,快刀斩乱麻,降罪于地方官员之时,大可以快速定罪,无需太多审问,也不给他们辩白的机会,由此才能断绝了他们反咬一口的可能,否则,若是按常规程序处理,这件事只怕是越闹越大,甚至有可能演化成庙堂中的派系攻讦,若是那样,再处理起来,可就麻烦了。”

  德庆皇帝微微一愣后,然后沉吟的点了点头,似乎认可了赵俊臣的提议。

  而赵俊臣则接着说道:“此外,如今关于太子的流言蜚语无数,即使降罪于地方官员,百姓无知,不知根底究竟,太子的名声名气,怕是依旧有损。所以臣以为,这捉拿审问地方官员的事情,大可以由太子和都察院来负责,由此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百姓对太子的疑虑,恢复太子的清名,还请陛下明鉴。”

  德庆皇帝犹豫了片刻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考虑的有道路,这确实是为太子挽回名声的好办法。就这么办吧!”

  见到德庆皇帝最终竟是同意了自己的意见,赵俊臣心中一喜,自己谋划多时的计策,到了今天这一刻,才终于完全实现了。

  …………

  在这个世上,好意恶意,好事坏事,往往总是最难分辨清楚。

  比如,当初赵俊臣暗中帮着太子夺得了南巡筹备的权责,并向德庆皇帝献上了“良策”,看似好意好事,但实际上,却让太子朱和堉陷入了如今的不利境地。

  又比如,赵俊臣在不久前,曾下令西厂限制流言、捉拿传播流言之人,看似在帮助太子朱和堉,但实际上,因为赵俊臣的这番命令,流言反而愈演愈烈,太子身上的民怨也愈发的多了。

  再比如现在,赵俊臣的这些主意,看似是在帮助太子挽回名声,并且思虑周详、谋划深远,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地方官员不经审问而直接定罪,此事又由太子直接负责,如此一来,百官们会怎么看?百姓们又会怎么看?

  最终,只会让太子得罪大批的地方势力之余,更让人觉得太子这么做是在迫害地方官员,让地方官员为他顶罪!

  如果说,如今的流言纷扰,影响主要集中在民间的话,那么经此一事后,怕是那些不知事情究竟的官场中人、朝野清流,也会对太子心存疑虑,以为这是太子心虚的表现。

  而官场中人的种种怀疑,又会化作流言蜚语,并影响到民间态度,最终太子的名声,依然会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