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及诸葛这种在这个规则的社会里行得通,吃得开。
庞统这性格,司马徽与诸葛真的太了解了,所以诸葛根本懒得做这种无谓之争,只是听着,不肯发言。
而司马徽呢,也显然太了解他,因此,也不生气。
换个人来的话,只怕已被这种当面要下人脸面,让人下不了台的人给气死了。
司马徽却有风度,捻须笑着,他也不想做无谓之争,因此,巧妙避开的这话题,只是做一个探讨,道:“事皆有多面,此举,的确为吾带来许多负面风闻,然而,为善,不得只为名,而不做为,此是本末倒置。”
他是真不想与庞统辩,就是越吵,他越不服,反正一定要驳倒了你,他才肯干休的那种人,特别可怕。
被他咬着了,可有的缠了。
“吕氏之名,颇有污黑,徽在此,难免也受此影响,世人皆谤我因吕氏而落污不自爱也,”司马徽看向底下学生,道:“难道因世人之谤,吕氏之毁名,而不顾自己所为,只顾保己之名节乎?!此,不亦违士之道乎?”
诸学子听了,点首者多有。先生这是告诉他们,不因外物而影响了自己的坚持,内心的坚守,不因怕名声有损,而不敢有所为。
庞统道:“德操是以为自己之名损,是因为吕氏之故?”
“非也,”司马徽笑道:“如今徽在诸人眼中也为碌碌之辈,如此之名,未必不比吕氏更黑。”世人谤他,不能推到吕氏身上。
这下连底下站着的学子都被司马徽的幽默给逗笑了。
大抵真正的大师者,都有一种这般的胸襟,便是面对辱骂,也能慨然受之的气魄。
庞统笑道:“德操此说,难免避重就轻。”
是避重就轻,就是不想与你杠个没完。
司马徽心内腹诽,面上却知道,不能与他真杠起来,不然今天这就没法结束了,所以他朗声道:“昔日鲁国有令,若有见之鲁国人为奴者,国人可赎回,自去寻国人报销赎金。然而他的弟子,却不忍去要赎金,孔子说了什么!?”
这些,学子们早明白的事,因此都默然不语。内心却是向着司马徽的。专心听学。
“孔子言,若此类人多也,只恐以后鲁国人再无人赎。”司马徽道。
便是刘琦也略微动容。
“这叫因小义而损大义,因小名而损大节,因小财而损国本……”司马徽道:“而我书院所印之书,自然也可分文不取,白送出去,只是如此,是否也是赚取小名而损大本呢?!世人言我书院借机敛财,又言我贩卖知识,博取虚名。这都不假……”
“只是,一政之本,非名可治,一政之令,也不可因名而毁。徽所行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