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能考虑到。”
索科夫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想起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看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还是需要搞到防空武器。”
“防空武器?”听索科夫这么说,别尔金脸上的表情一僵:“旅长同志,我们旅的防区遭受敌机轰炸的机会不多,似乎没有必要收集什么防空武器吧。”
“副旅长同志,假如我们旅有防空武器的话,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运输机编队从我们头顶飞过,而无法采取任何的行动了。”索科夫眉头紧锁地说道:“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当前要想办法找到防空武器。没有高射炮、高射机枪也行。”
说到这里,索科夫不禁想起了又被称为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ZSU-23-4自行高炮,这是苏军在六十年代研发的第二代自行高炮,取代了第一代光学瞄准、人力操控的ZSU-57-2防空坦克,用于伴随坦克团、摩托化步兵团行进间超低空防空。
这种装备了四门23毫米机关炮的自行高炮,虽说面对当时的喷气式飞机,所表现出来的防空效果不理想,但要是放在四十年代初期,这种自行高炮就是各种飞机的克星。别说是飞行速度迟缓的容克大妈运输机,就算是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在它的面前,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只要在自己旅指挥部附近摆上十几辆,刚刚那几十架容克大妈运输机和护航的战斗机,就会像下饺子一样全掉下来。
虽然自己可以为武器装备部的研发部门提供设计思路,但有些东西在这个年代是生产不出来的,比如说雷达系统,就根本无法达到六十年代的先进标准。
看到索科夫有些失神,别尔金连忙在旁边叫了他两句。等看到索科夫把目光转向自己时,别尔金才继续说道:“旅长同志,你说想搞点防空武器,我想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索科夫不解地问。
“因为防空兵器通常都是用于城市防空,准备部队的数量非常少。”别尔金向索科夫解释说:“比如说我原来所在的步兵团,就只装备了一个37毫米高射炮排,总共就只有三门高炮,而且炮弹数量也非常有限。上了战场,炮弹一打光,就只能放在那里做摆设了。”
索科夫听别尔金这么说,心里不禁暗自一喜,随即问道:“副旅长同志,你说你们团原来有一个37毫米高炮排?”
桌上电话铃声响起,参谋长卡尔索科夫拿起电话:“我是参谋长,你是哪里?……什么,你再说一遍?好的,我知道。”
卡尔索科夫放下电话后,一脸兴奋地向索科夫报告说:“旅长同志,观察哨报告,说敌人的机群并没有在集团军司令部上空投放伞兵,而是继续朝着东面飞去了。”
得知德军伞兵没有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