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来到郑芝龙的书房恭恭敬敬的禀奏道。
郑芝龙不紧不慢的呷了一口茶,淡淡道:“哦,那就好。准备笔墨,给朝廷写奏疏。”
“是。”
管家连忙应了一声,唤人取来笔墨,亲自为郑芝龙研磨。
奏疏是郑芝龙口述的,他豢养的清客捉刀代笔。
奏疏的中心意思是请罪,朝廷派出的钦使不幸在一场大火中丧生,郑芝龙也被烧伤,需要静养。短时间内郑芝龙不能进京述职,特向天子请罪。
奏疏写好之后清客拿给郑芝龙过目,郑芝龙看过一遍之后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便叫人将其封好火速送往南京。
郑芝龙十分清楚这封奏疏送到南京后会引起轩然大波。不过他不在乎。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就是要告诉小皇帝我郑芝龙不是任人拿捏的!
你不是派钦使来宣旨吗?好,我郑芝龙也领旨了。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夺命的大火改变了一切。
这不能怪我郑芝龙了吧?
皇帝又怎样,皇帝也得看他的脸色!
郑芝龙根本不会理会那道圣旨。
入京述职?笑话!
残明小朝廷有什么资格叫他入京述职?
他不扯旗造明廷的反就算够给面子的了。
此刻郑芝龙十分庆幸自己当初做出的和清廷合作的决定。
虽然他并没有彻底的倒向清廷,不过多少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如果将来清军真的能够顺利拿下湖广、山东兵临南京,郑芝龙不介意举旗响应。
忠孝仁义?在郑芝龙眼中这就是个屁!
他的眼中只有利益,谁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郑芝龙就会倒向谁。
明廷待他是不薄,授他福建总兵官,加封侯爵。
可清廷允诺给他的更胜一筹。
那可是王爵啊!
郑芝龙知道明朝小皇帝是无论如何不会加封他为异姓王的。
因为此先并没有任何先例,小皇帝不可能为他破例。
而清廷方面就不一样了。
三顺王、平西王可都是实封的王爷,而且他们都是汉人。
有这样的先例在郑芝龙一点也不担心清廷方面会食言。
原本郑芝龙还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偏向清廷。
但经此一事后他却是下定了决心。
皇帝小儿你不仁就休怪老子我不义。
老子都是被你给逼得!
当然郑芝龙现在还不会反。一是时机还不成熟,二是郑成功还在明廷手里。
对这个儿子郑芝龙还是很看中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轻易舍弃郑成功。
哎当时要是不把郑成功送到南京求学就好了。
可当时还是崇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