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子欲办报(第三更,为盟主摇摇摇头加更,加第三更!)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上讲十年应该轮流一遍。

  里长、甲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计所属人户丁口、田产及其变化,以及赋税征收,徭役摊派。

  在里甲制度的基础上编制黄册、鱼鳞图册。

  有明一朝,皇权是不下县的。

  官府对基层的统治便依靠这些里长甲首。

  可惜万历一条鞭法后,保甲制替代里甲制,官府对基层的掌控进一步减弱,近乎失去控制。这才是明末逃籍,乃至造反情况屡屡发生真正的原因。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崇祯末年所用的黄册、鱼鳞图册还是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时造制的早已经失真。可各级官府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改个年份照用不误。

  如此一来朝廷便成了瞎子聋子,毫无动员能力可言。

  朱慈烺想要恢复里甲制,不光是为了让里长甲首帮忙办夜校,更是为了国家动员力的长远考虑。

  毕竟国与国之间打仗打到最后比拼的是动员力,一个没有动员力的国家仅靠精兵策略是不可能取胜的。

  朱慈烺将自己的想法向文安之简述之后,文安之沉思片刻恭敬道:“陛下圣明,里甲制实乃大明固本之国策。然自万历年间以来趋于废弛,要想恢复并不容易,但必须去做。”

  文安之并不直接负责这块的工作,故而也只能给出一些个人建议。还得朱慈烺乾纲独断,将具体的工作分配下去,协调户部、工部等部门,将里甲制度恢复起来。

  任何制度都有他的利弊。就拿里甲制来说,在明中前期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使命的。其后期的崩坏废弛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能仅仅归咎于制度本身。那样是不客观的。

  至少在朱慈烺看来,里甲制比保甲制更适合朝廷的统治。因为有过长期成功的经验,恢复起来也更容易。

  而如果要重建立一套新的基层管理制度,需要花费探索的时间恐怕是恢复里甲制度的十数倍。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那个时间。

  别说十几年,就是两三年朱慈烺也等不起。

  满清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李自成不争气顶不住,那么最快三个月满清就会掉过头来对付大明。

  朱慈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具体的事宜朕会斟酌,文爱卿需要做的是考虑这报纸怎么办。”

  扯出去那么远总归还是要回归眼下论题。

  朱慈烺决定将办报这件事放在礼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来礼部最适合做这件事,二来他要借此好好考察一番文安之随机应变的能力。

  毕竟在这个时空,除了朱慈烺没有人见到过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