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取大同,便可以毫无顾忌的围攻太原。”
“铁俺公为何认为东虏会先打大同,大同是雄关,未必那么好打下吧?”
朱慈烺当然知道历史上姜瓖降清导致大同瞬间易帜。可问题是满清不知道啊。
按照正常的逻辑,多尔衮不会去主动碰这么个硬钉子。
朱慈烺这么问就是想看看文安之的判断是以何为依据。
“原因无二,在于大同总兵姜瓖。”
文安之十分坚定的说道:“此人脑后有反骨,必定降清!”
嘶!
听到这里朱慈烺不仅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个文安之不会也是一个穿越者吧?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会如此肯定姜瓖会降清?
见朱慈烺一副惊诧的模样,文安之叹息道:“陛下,姜瓖此人深受皇恩,领大同总兵要职。结果闯逆挥师山西,他毫不犹豫就投降了。连闯逆都看不起他,只叫他做个副手。这样的人毫无品性可言,是典型的墙头草。闯逆强则侍闯逆,东虏强则侍东虏。若是有朝一日皇明北伐,他也必是第一个反正的。”
这一番分析鞭辟入里,朱慈烺听的频频点头。
从历史上来看,姜瓖确实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先是降顺,继而反正扶持明宗室,再之后降清,最后因为不满清朝给出的待遇,又反清......
这样的人给他一个脑后有反骨的评价一点都不冤枉。
“照这么看,山西易手是迟早的事。铁俺公所说坐收其利又怎么实现呢?”
朱慈烺十分谨慎的问道。
“陛下,闯逆若不失山西,朝廷又如何坐收其利?”
“此话怎讲?”朱慈烺有些懵了。李自成丢掉山西和大明坐收其利之间有何关联?
“陛下,闯逆一直是想定都西安的,关中是他的根基啊。他可以不守山西,但不能不守关中。他可以撤离京师,但不可能撤离西安。”
文安之十分激动的说道,下颌胡须都跟着乱颤。
朱慈烺听到这儿,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声。这件事文安之判断错了。
潼关大战失败后,李自成自觉不能守住西安,再次带领部众来了次大撤离,一路溃逃至湖广。就连襄阳等地的守军也一并带走。
看来文安之不是穿越者啊。
“朕不这么认为。”朱慈烺徐徐说道:“闯逆毕竟是流寇,对于根基一事并不十分看重。陕西虽然是他的发迹地,但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土地又多贫瘠,朕看不出他有什么必守的理由。”
“陛下?”
文安之有些发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