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合则生,分则死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令既出,众将哗然。
  按照太上皇制定的作战部署,戚金、赵率教、蒲刚、金应河及他们统率的第三、第八、第五、第九兵团,在此次朝鲜之战中,并不会冲在前面,而是将作为预备兵力留在平安道,名曰防备敌人。
  须知第三、第八、第五兵团皆为齐军精锐。
  第八兵团前身为临清齐军,  武定元年,蒲刚带着他们硬是从四面围堵中杀出条血路,打下大半个山东,把走到悬崖旁边的大齐又拉了回来。
  第五兵团前身第五千总部更是战功赫赫,他们远征倭国,最后跟随袁崇焕赵率教驻扎倭国九州,  在所有外援的情况下,  这群老兵在倭国坚持了半年,最终以极少的代价安全返回国内;
  至于戚金麾下的第三兵团,  可说是齐军的基石,很多都是从浑河血战一路打来的老兵,除却武定元年的京师溃败,这支军队还从没打过一次败仗,半年前,为了给第五兵团收拾烂摊子,区区八千人的第三兵团,以偏师对抗朝鲜全国,与对面十多万朝鲜军硬刚,步步为营,硬是从李倧嘴里一步步啃下了半个平安道。
  金应河带领的第九兵团外番军,是大齐各军中唯一一支纯粹由外番组成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七千多人),然而却是来自蒙古、海西、建州、朝鲜、倭国、乃至东印度公司等地的精锐,除少部分为齐军在各个战场的俘虏所获,第九兵团大部分战兵基本都是自己主动申请加入大齐(主要来自各地矿场、大牢),  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十七世纪的第五纵队。
  在森悌和他手下训导官的反复宣讲再教育下,绝大部分外番战兵对齐国战兵这个身份,  已经完全接受——当然,不接收的外国人已经被肉体消灭,或者重新投入矿场挖煤。
  ······
  尽管如此,刘招孙还是决定不用他们。
  太上皇不再作过多解释,神色冷峻的望向众人,目光在戚金等人身上稍稍停留。
  “平壤大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大的仗要打,朕需要留下一支预备队。”
  话虽这么说,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上皇这样一个安排,其实是对各兵团势力的再平衡。
  当然也有对戚金的惩罚。
  军令既下,众将纷纷附和,欣然接受本部人马的作战任务,邓长雄、王增斌望向四人,戚金站在原地,一直没有说话。
  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东方祝连忙朝赵率教使眼色,赵率教立即表示接受武定皇帝命令。
  蒲刚沉默片刻,也双手抱拳,  对太上皇道:
  “末将遵命!”
  当年在山东时,蒲刚与****相处过一段时间,对武定皇帝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