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前面的平辽侯。
他强忍住内心对刘招孙的深刻恨意,面朝平辽侯,略显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上位者的笑容。
刘招孙穿戴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对着迎面走来的朱由检躬身行礼。
按大明官制,六品以上官员见藩王可以不必行跪拜礼,何况刘招孙现在是太子少傅,是平辽侯,是辽东总兵官。
朱由检躬身还礼。
平辽侯目视站在旁边的首辅叶向高,叶首辅立即出列,对信王道:
谷</span> “大行皇帝为奸人所害,临终托付平辽侯内阁,要臣等辅助嗣皇,遵守祖制。”
朱由检还没开口说话,对面出来一个大臣,嚎啕嚷嚷道:
“十岁的信王,如何能治理天下啊!”
长史徐光溥冷冷望着眼前这人,大声喝道:
“尔乃何人,天家大事,岂容你置喙,来人,将他····”
徐光溥正要喝令信王府卫士将这人拿下,忽见对面齐刷刷跪倒一大片京官,看都不看十二岁的朱由检,都面朝乾清宫反向,跟着嚎哭起来。
“大行皇帝之仇,不可不报!”
“信王冲龄践祚,大明该当如何啊!”
········
一时之间,场面陷入混乱,文武百官各抒己见,最后大臣们分成了两派,都指向信王朱由检。
一派表示:信王冲龄践祚,难掩华夏;另一派则指出信王聪明夙成,仁孝性成,可为明军,当立即继位亲政。
两边僵持不下时,忽然从人群中挤出个部臣,仔细看时,正是礼部侍郎侯询。
侯询最先对平辽侯行了一礼,再对信王躬了躬身,最后转身望向群臣,使出全身力气吼道:
“诸位同僚,尔等良心安在?!平辽侯披坚执锐,身冒矢石,一战浑河,击破东虏,斩杀老奴;二战登州,平定白莲教,拯救京畿,而今入关勤王,铲除奸邪,战功彪炳,对江山社稷有再造之功!若无平辽侯,天下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若无平辽侯,大明社稷倾覆,生灵涂炭。若无平辽侯,信王焉能入京继承大统?如无平辽侯,尔等安能在此言笑晏晏,高谈阔论!你等挑拨臣君,苛责功勋,到底是何居心?臣斗胆进言!立平辽侯为监国!辅助新皇,行三杨辅佐英宗故事!如此方为社稷之福,苍生之福!”
“侯侍郎此乃老成谋国之言,臣附议!”
“臣亦附议!”
·······
群臣立即附和,接着,一众文官开始口吐莲花引经据典,一个比一个说得动人,只把刘招孙比成是诸葛亮、三杨(杨溥、杨荣、杨士奇)一般的人物。
连刚才赞同信王亲政的官员也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