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水军改名海军,扩张到了六万人的编制,拆分成三路,一路驻东莱,一路驻江都,一路驻建安,更大规模的辖制海上,打击走私。
同时海军的扩大,也标志着大隋将要在海贸上有更大投入与收获,外面金山银山,全是各种的资源,弄回来就是赚。养海军的消耗,海军自己出去弄东西回来就赚到了,海军士兵都是吃香喝辣的。
这一次王言主持的改革,主要是加强了对于海军的监管。以往没有扩张,也是这方面的顾虑,海军太自由了,限制不住。
眼下将海军分成了三部,又加派了军纪、考功等监管,算是有了相应的制衡。三支队伍,不可能全部背叛,留存一支部队,甚至留存一艘船以及几百海军士兵,大隋都能快速的重建海军,满世界的去追杀叛逃的海军队伍,大隋有这个实力。
至于规模相当庞大的边军队伍,没有轻动,还是维持着原本的状态,不过执法、考功等等的部门也派了过去,利用每一年的考功、督查等等事情,逐步的对边军进行清理,缓慢的将败坏军纪的人都给弄下去。
属于是钝刀子割肉,不会招惹来边军集体的对抗,和平的完成边军队伍的纯洁工作。
整体的军队就是这几大块,此外还有一个府兵农闲时候的训练工作,这也是讲武堂的活,落实到地方上,是每个县的百将的活。
另一方面,王言也将地方部队负责维稳的作用发挥了出来,所有的地方部队都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也就是说,各种的犯罪问题,地方部队只管抓就是了,抓的过程中有抵抗,只管杀就是了。
而郡一级的部队,更是保境安民的主力。他们的职责与县一级的相同,在全郡范围内作业。同时有权力征调县一级的部队,以及临时征调在册的民兵,发动对境内的一些反抗势力的打击。比如各地啸聚山林的违法犯罪团伙,比如跟这些山匪、水匪有牵连的地方大户。
这一安排,当然是越权了,因为抢夺了地方官的执法权,谁是犯罪分子不是由县官定义的,而是由地方军队自由定义的。
这个举措自然遭到了反对,又是一大堆的请杀王言之声,百官坚决不同意这个方案的推行。
于是王言退而求其次,表示在地方上,各地的县官可以请求地方部队的协助。同时地方部队,在巡逻的过程中,如遇到犯罪的人,可以自由执法。
同时王言也跟杨广解释了一下缘由,本来就支持的杨广,继续支持,百官勉强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此一项权力得以确立。
在古代,交通不畅,地方大户根深蒂固,其实给谁权力都是一样的。最终也都是地方大户协作的,所谓的哪一方坐大,不如说是哪一方跟地方大户牵扯的深,大家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