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衙门,都是跟汴京左近的农人合作采买肉、蛋、菜。
这就是王言种瓜得瓜。皆因他一直都有派人运营,给百姓发放各种苗,让他们养猪,养家禽,他统一收购,并且还在建设大规模的养殖场。也在实行所谓的生态循环的养殖方式。…。。
就是买个山头,也买山脚附近的田地。山上养鸡,水里养鱼、养鸭、养鹅,再划出一块地方养猪。再找人处理粪便沤肥,而后给庄稼施肥。庄稼的收成,再拿出一部分来做饲料。
这样的地方,他在整个大宋不知道有多少处。这许多年下来,疫病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兽医以及畜养这些肉食的好把式,都不知道培养出来多少,水平都很高,都很专业,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
不过他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做,规模还不是太大。只在杭州、扬州、汴京以及西北,向外辐射。相比起整个的大宋版图,还是不足够的。
而这些养出来的肉食,就是由专门负责这一块的业务收购,然后再稳定的供应给军巡院、国子监。
这两个衙门都不差钱,军训院有自己的生意,随着王言经营西北,他们的生意也做到了西北,很有钱。国子监在王言上任以后,虽然不能说很有钱,不缺钱却是一定的。
他跟政事堂争取,开了‘国子书苑’,准备售卖书籍以及笔墨纸砚,同时发行了报纸,名‘大宋文报’,顾名思义,讲的就是文化、文学、思想、意识形态,是给有文化的文人看的。同时还创了两个副刊,叫‘大宋民生报’,‘大宋故事汇’。
前者是讲国家发展,给百姓听的。后者是专门收录精彩的故事,奇闻逸事等等,娱乐大众的。
大宋文教大兴,但识字率也不过百分之十。但是对于有着强传播属性的故事,岁数大的人可能学不会字。但是岁数小的,接触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学会常用字。
而且这些报纸也很有销量,王言还禁止私人办报纸,官方衙门虽然也有样学样的办了些,但是显然,这并不是有样学样就能做好的。
国子监这边赚来的钱,就足够给官吏们提高待遇了。这是稳定的财源。何况还有官方的倒卖学员资格,吸收大户善款,所以现在的国子监官吏们虽然累一些,但是安逸的很,而且权力还提高了,都敬王言如敬神。
他们承认,以前光听着王言的恶名,想法有些极端了。王言很讨厌,但如果是他们顶头上司的话,那就是活爹……
全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别的衙门倒是想学,但是他们没钱……
至于说盛家突然冒出来的丑事,这就属于是意外情况了。人在京中,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总是难以避免。
这个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