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刀子、割韭菜的时候,可是一点都不手软,人民还得感谢,是自己运气不好。
那不是所谓的礼,而是肉食者的傲慢。不过至少他们还愿意装一装,否则脸都不要了,人民更没活路。
但这种事,王言是不会追究的,生杀大权在他,甄氏最有眼光,有些优待也是应该。况且人家一下送俩媳妇,虽然未必领会了王大将军的意思,但甄氏五女已定。
大将军当然不是好色之人,他就是单纯的想见识见识,甄宓到底如何绝色……
又是一阵闲话过后,甄晟问道:“方才将军所言,正选良女,不知将军中意何人?”
大将军手负后,说:“有大儒蔡邕者,因罪人罢黜,流放朔方,后刑满将归,又糟嫁祸,故而逃走,销声匿迹以避祸。孟光可知,蔡公今之所在,其有女否?”
蔡邕很有名,汉末经学之争,分今文、古文,蔡邕就是今文经学大佬,很受尊重,但是为人比较直,被折腾的挺惨。后来董卓入主洛阳,闻其才,强令起复。王允计杀董卓后,暂握大权,庆功宴席之上蔡邕感叹董卓之死,乃为王允所杀。
这是关键,也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蔡邕有一女,名琰,字文姬。
当然大将军绝非好色之徒,只是历史上对于蔡文姬多大岁数没有定论,又有绝色之名,好不容易来一趟,大将军还是想要见识见识。盛名之下,其实若何……
“将军意在蔡邕?”
你又懂了……瞥了甄晟一眼,大将军清了清嗓子:“然也。吾之治下急缺大才,且欲广建学堂,教吾治下男女进学,年岁长者亦当识字。蔡邕乃当世大儒,学问广博,素有盛名,若有他来相助,其于吾治下研究经学,必有贤才来往求学,吾辽地乃大兴矣。”
甄晟又默然了,大将军哪里都好,就是长了一张嘴,每出惊人之语。
沉吟片刻,他说道:“将军,吾曾闻蔡邕避于吴地,泰山羊氏多有照应。吾可亲走吴地(江浙一带),拜会蔡邕,言明将军之意,但恐蔡邕不应啊……”
“遣汝一千军士,吾志既言,若还不应,再邀,再不应,便阖家强掳而来,但有拦阻,皆可杀。汝亦可先以羊氏之命相逼,蔡邕有义,或能应,吾亦免遭蔡邕之恶。然无论如何,蔡邕必来。”
甄晟拱手领命:“将军放心,六月前必有答复。”
大将军满意颔首,见其又是迟疑不敢言之状,问道:“孟光可有疑惑?但说无妨。”
“晟确有一事不明。”甄晟拱手道,“适才将军言广建学堂,普惠开智,吾以为不能成也。耗用甚广,亦难寻良师。当今有识之士,莫不是胸有大志,几人可如将军一般待民亲厚?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