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早八晚五的在医院治病救人教徒弟。
市一院成立了单独的中医部,盖了专门的大楼,有自己的一套运行系统,王言当然是院长。不吹牛逼的讲,经过他多年悉心指导,这是全华夏最好的中医院。同时,他还挂名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京城中医学院教授。吉春第一中医院,是优中选优的中医实习所在。至于为什么不是院长,主要还是他不管行政,若不然他是大哥。
当然,他对此界中医的改变并仅这些。最主要的是,经过他的多年坚持,也是随着他地位、资历的提升,做了中医的大哥之后,他改了整个的中医教学制度。
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有志中医发展的,就可以报考各大中医学院开设的中专院校,毕业直升大学。这当然是没有多少人报名的,主要是中医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学成赚钱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家庭背景的,家里兜不住底的,是绝对不会去的。
这种情况,王言当然早有预料,他别的没有,就钱多。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跟国家一起给补贴,就是要扶持中医。
当然中医是一门辩证学科,其中还涉及很多的东方哲学思想,脑子不灵的也学不了。为了不耽误一些空有热情而无天资的傻孩子的前途,也是为了筛选出适合的人才,即使只是一个中专,也并不是那么好考的,是经过一系列的考试,以及测试之后才能获准入学。这就解决了,这种教育制度的很多后遗症。不过这也是在摸索阶段,优点有,但缺点也不少,还是要慢慢的研究。
也是王言闲的没事儿干,也就是这一次心血来潮搞了搞,以后多半也没这事儿了,什么时候再有心思,什么时候再说……
时间的指针再一次拨快,转眼便是二零年的大年夜,在周秉昆的别墅中,老周家三代人,算上王言一家三代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
自从金月姬没了以后,基本上每年都是如此。
六十九岁的王言,七十二岁的周秉义,六十八岁的周秉昆,三人坐在沙发上喝着小酒,吃着小菜。三人老婆则是跟一帮孩子们忙活包饺子呢,热闹的很。
周秉义因为王言的原因,因为周秉昆的原因,虽然工作同样拼,但是并没有得癌症,身体还不错,王言看着是奔八十活的。
他感慨了一声:“真快啊……”
“我就知道,哪年你都得来这么一句。”周秉昆吐了口烟,摇头一笑:“你说这也怪,言哥,这么多年过去,你看着咋就不老呢,也快七十了啊,一根白头发都没有,看着跟四五十的差不多。你看我俩,这头发基本上全都白了。”
不用王言说话,周秉义就解释了:“咱们哥俩能比啊?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