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王哲气定神闲,慢悠悠的讲述着其中关联,也再一次,为海商家族出身的施文德,展露出一条官场上层的缝隙。
只可惜,施文德一脸茫然,不知道这些关系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王哲为何要和他说这些旧事。他也更没有那种政治生物的敏锐,来借着名义上刘大夏“门生”的关系,用士大夫阶层认可的方式,抓紧连上布政使王哲的“蛛网”。
“黎公一生清廉,寡与人合。从不崇尚流俗,也不行任何奢侈。他教授夫子的仁义之道,不仅让刘公敬佩行弟子礼,更是当今圣上的老师。前年,黎公逝世,吊唁的弟子门生故旧,有数百人,多是淳淳君子…”
“而刘公清介忠直,一如黎公。他更敢作敢为,能干能为,真让人敬佩又自惭啊!眼下,刘公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前往河南,修浚治理黄河水患,若是能够功成…必为一代名臣的典范!…”
布政使王哲悠悠说了片刻,看到施文德恍惚无觉,暗暗摇了摇头。这毕竟只是个海商子弟,无人点拨,也不可能在官场走出多远。他不再绕更多的弯,把手从书上移开,关上了留给施文德的门缝,直接奔入正题道。
“思诚,你可知晓…你座师刘公年轻时,在兵部担任主事,曾做下一件惊天大事?让整个士林,都为之敬佩叫好,视为年轻士人的风骨与翘楚!…”
“啊!学生…学生…不知…”
“嗯…这一件大事,是天顺八年,刘公刚刚录为进士,在兵部任郎中…英宗被中官进了谗言,想要重现三保太监旧事,重新派宝船下西洋…于是,有中官奉旨,去兵部调取三保太监的西洋水程与海图…而刘公抢先一步,藏匿海图,受了三天杖责都没开口。后来更是言毁之,彻底绝了英宗下西洋的念头!…”
“永乐宣德年间,三保太监七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以万计!这可谓是永乐宣德年间的第一弊政!兵部工部巨额亏空,工匠民夫不堪其扰。而庞大的宝船队一旦建成,年年维护的费用,常常费银数万两!”
“更不用说,宝船一旦出海,军民奔波海上,疫疾亡故,埋骨蛮夷之地…大违圣人仁义之道,令人闻之落泪!”
“可宝船出海,能所带回的,又是什么呢?不过珍宝珠玩、香料玛瑙,或许还有黄金白银…前者以奢靡毒害士风,引皇帝流连贪欲,背离夫子的教诲…后者流入内库,支撑皇帝大兴奢靡,甚至对边疆与海外动兵…”
说到这一段整个大明士大夫阶层,都早已板上钉钉的,对“郑和下西洋”的弊政评价,布政使王哲犹自有些感慨!
前六次下西洋,是明太宗朱棣,这个篡夺侄子皇位,大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