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刘备下青南,田单守泰山_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州。

当青汉收到了晋军大举调动的消息之后,无独有偶,青汉众文武,也同样第一时间被刘备集结了起来。

青汉这里,可不像是冀州那边大鱼小鱼三两只了,完全可以说是一副人才济济的状态。如今,双方之间的规模,可谓是截然不同。

在会议之上,风后、公孙衍、刘秉忠为首的一批将领或者是谋士,也十分敏感地察觉到了青汉如今战线绵长的一点。

经过了五年的恢复,青汉的情况虽然要比冀州好很多,但是也绝对还没有恢复到原本最巅峰的状态,在这一点之上,绝对是比不过当前的晋军的。

一旦战线太过漫长的话,就意味着各处都要防守,从而,各处力量也就会被迫分散。

但是,晋军各路兵马,却完全可以将力量集中于一点。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他们现在是非常吃亏的。力量分散之下,对于弱势方的他们,可谓是一个噩梦。

故而,公孙衍、刘秉忠的意见,同样是坚壁清野,只不过,不至于像冀州做的那么彻底罢了。

毕竟,现在的青汉,就算是没有恢复到最巅峰的时期,但也不至于像冀州那样衰落到那种程度。至少,现在的青汉,依旧有正面一战的能力。

故而,在风后、公孙衍、刘秉忠为首的一批将领或者是谋士看来,为了应对青州和兖州的地形都是横长纵窄,战线漫长的情况,决定舍弃兖州的一部分地区,兖州之地,仅仅只保留泰山一地。

青汉在兖州,毕竟所占据的地盘就只有那么点,而且,还要时刻面临司、豫、兖、徐各个方向的威胁。故而,倒不如将其余的全部都放弃,并坚持只留下有一定地理优势的泰山。

借助泰山的地理优势,用来拱卫青州的西南面。

甚至,刘备十分大方地封赏赵德芳为泰山王,将此地交给以田单为首的赵匡胤残党镇守。

当年中原大战之后,田单为代表的这批赵匡胤残党,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入青汉的庇护之中。

只不过,以田单为代表的这批赵匡胤残党一直以来,虽然尊汉,但是,却依旧秉持着最后的倔强,将赵匡胤之子赵德芳奉为新主。

说他们不是青汉的人吧,但是,这些年一直处于青汉的庇佑之内,吃喝拉撒也基本是由青汉提供的,而这些人也对青汉皇帝刘备保持了该有的尊重。

可说他们是青汉的人吧,却又总感觉差了些味道!至少,和刘备手里下的那批人相比,差了些味道!

不过,这个时候,这些并不妨碍刘备使用这一股力量。

毕竟,这批赵匡胤残党一直,虽然在赵匡胤灭亡之后已经不成气候,但是,还是有那么一部分精锐的。

中原兵马,当初在中原大战之中,只是因为没有粮饷,这才发挥不出战斗力来。但是,这就不代表他们真的差!

不过,虽然舍弃了兖州的一部分地盘,仅留下泰山来拱卫青州侧翼,可这场仗究竟要怎么打,对于青州来说,依旧是一个头疼无比的问题。

因为,他们最大的问题,除了战线漫长之外,还包括整个青州,分为青南和青北两部分。
一条黄河,将青州从中间隔开。

他们怕的不是别的,怕的是他们的水师看不住黄河水域,被人家从中间截成了两半。

关键是,他们虽然可以联合幽秦,和幽州水师一起协防,但是,这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毕竟,他们这一次要防守的区域范围太过庞大。

不仅要控制黄河,而且,还要看管好渤海。

毕竟,一旦让晋军水师杀入了渤海,幽州和冀州都会受到威胁。

故而,哪怕是他们的青州水师,联合了幽秦的水师,但是,相比如今的晋军水师力量也是有所不足。

最为关键的是,到时候渤海之上,幽州水师自然要先顾及幽州,冀州的渤海郡可就危险了。

袁谭那边,如今,充当的就是青州的东部屏障,在这个东部屏障破了之前,他们青州只需要看顾好南方即可。

至于他们青州水师,光是看住黄河都来不及,根本就没有余力再关注渤海。

总之,如今看来,这北方之战,因为水师力量的不足,他们可谓是处处漏风!
但是,关键是,这种硬实力的不足,可不是那么好弥补的。

就像是南方之战期间,戚继光手中的水师力量不足,最开始的时候,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只能够勉强维持局势。

可是,如果他们布置兵力防备,沿海各处的话,那对于他们如今的兵马,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了。

毕竟,就算是他们目前还不确定晋军会出动多少的兵马,但是,至少,这个兵马的数量绝对是要在他们身上的!或者说,是在他们北方三家加起来之上的!
如今,他们北方的三家,冀州与幽州,各自也就顶多十万的兵力了!
冀州那里不用说,因为内部的问题,导致在这五年恢复时间里,他们恢复的效率是最差的。

而幽州,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们虽然也得到了妥善的恢复。

但是,问题是,这五年之前,更为准确的说,是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满清和李唐的联手打击之下,实力亏损严重,甚至是丢失了大量的土地。

如今,反而是他们青汉,如果再加上赵匡胤残党的话,经过这五年的恢复发展,如今,总共拥水、步、骑兵马十八马。

在实力之上,甚至都可以相当于他们两家相加了。

但是,总之,他们这三家,目前,绝对没有布置大量兵力在沿海防守的基础。

不过,这些问题虽然存在,可目前,最当务之急,还是青南的防务,这里必然是青汉交锋的第一线。

青汉之人都明白,这一场仗,必将是生死存亡的一仗,这一场仗拿不下去的话,朱元璋和赵匡胤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为了这一仗,刘备亲自南下青南,做好了坐镇于最前线,甚至是再一次亲自上战场的准备。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