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还间隔了十五六年,而这个时间,国内正处于严重战乱,自顾及不了它。
这里是华北的蓄洪区,而华北早已被垦伐得差不多,泥沙俱下,此地极易淤积缩减,其实自清末至民国,此地基本都未得到过治理,所以湖区面积一直在减。
但相较于战争时期,其游积速度还是相对较缓的,毕竟战争是对社会秩序的彻底破坏。
战争前,哪怕政府无力治理,但水系上下游,民间力量,还是会为生产、安全等,对水利设施这些进行一定维保,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少也还能顶点用。
所以这阶段,白洋淀的湖域面积还是要更加广阔不少,估摸着能有后世的一倍。
而且,白洋淀仅是总称,它乃由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湖淀、成千上万纵横交错的水道网络、以及那大片大片的苇荡组成。
把两条油趸藏其中,哪怕知道在此地也几乎不可能被找到,这里倒不算无人区,但终归是蓄积洪水之地,人烟还是相对稀薄的,且基本活动在一些稍宜居区域,湖中很多地方鲜能见着人影。
像他们现在正去往的,便是一处苇荡密集,大小水网错综复杂的区域,最主要的,此地是注入白洋淀一条河流,水流冲涮向的区域。
一旦发了洪,此地水道很容易因淤积或冲刷,导致水道变化,本地人都很容易在其中迷路,活动也仅限于外围,他们便准备将油趸藏入其中。
他们自然不熟悉环境,也不清楚哪里适合藏东西,所以找了身边这位,叫做张子炎的青年做向导,这也是有故事的。
他并非本地人,原先家境也算尚可,属于村中富户那一类,至少寻常年景,是不愁吃喝的。
可惜,其才十二三岁时,父母便因故亡故,他家也非当地人,他才是第三代,其祖父孤身迁入,也仅留下其父一子。
结果自不用多说,村里有人打起他家主意,好在他平常与村里同龄人关系很好,有人听见长辈的言语,偷偷告诉了他。
他还算是机灵聪慧,带上年幼的小妹,扛了两半袋粮,每人带了两身衣物,上了他家一条比舢板略大一点的船,顺着河提前跑了。
财物啥的都没带,这一点很明智,先不说同村是否会放心,两人这个年纪在外,别说钱财绝不可能保住,光船跟粮,他都不止一次因此跟人斗过狠。
他也没顺河一路往下,中途四处往其他水道,诸如运河、灌溉水渠这类,兜兜转转,最终在这广阔的白洋淀中停了下来。
好在他们家,也没到啥活不用他干的程度,能在村中玩得开,上树掏鸟、下河摸鱼虾啥的也肯定是好手,所以他也算有一点养活自己的手段。
给小船弄了个篷顶遮阳挡雨,两人就这么生活在了船上,靠着打渔、采莲、割苇编席等,两人算是活了下来。
白洋淀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