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去,很快,此地便基本恢复了平静。
这里是许志玉搞的,自然很熟悉,提着马灯,其带着王明坤等人来到一个棚子前,这地方,在洼底边上,比停车的棚子要小上不少。
搬开遮掩的桔杆,许志玉掀开帘布进入,这是住人的棚子,说小也不小,有效宽度度三米不到,长六七米,搭了通铺休息。
棚子搭建,先将竹子破片,两端削尖,一端插入平地,一端插入旱地的坡坎,竹片便弯折形成拱状结构。
然后再加上承重柱、承重梁,再捆扎固定结实,许志玉用的都是竹材,染柱都是整竹,不过横着还用竹片进一加固。
接着盖上篷布,这里用的是卡车斗篷那种帆布,外面再用竹片压固上,并盖上伪装的秸秆,便基本完事。
“弄的不赖啊!我看了,还有好几个棚子,挤一挤,足以满足全队入住所需了。”
棚子里,床铺占大头,只在门口处留了不到两米的空当,往里的过道靠坎,留了大概一米,余下的占地都归了床,挤一挤,应该能睡下七八人。
“太简陋了!”许志玉摇头,回道:“主要是天气问题,下雪不怕,将顶上伪装的秸杆扒去,再大的暴雪,留人定时捅一捅,让他滑落下去即可。
但保暖、取暖一个大问题,棚子里,我只搭了个简易壁炉,现在还能顶一顶,但深冬肯定遭不住,得想办法垒炕。
炕这东西,在北方冬天几乎不可或缺,我想安排名弟兄去学,或是招个懂这方面东西的,另外,燃料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这里只有一些顺道收集的树枝之类,以及那些秸杆,若想长住,怕是要弄些柴火或是燃煤之类过来。”
“…烟的问题…”王明坤微微皱眉询问,虽然此地冬季鲜少有人过来,但周边也是平原地区,若是生了火,怕是会被人注意到。
“烟的问题能处理,壁炉我用上了无烟灶的分烟道,已经尝试过,基本没什么问题,再一个,这主要用于夜间取暖,白天会尽量不点,或减小火势。”
许志玉弄的简易壁炉,便是先在田坎上挖出烟道,又在地上挖出火灶,两侧和泥垒起灶壁,灶顶盖上岩板。
岩板是页岩,这山上便有,搜寻来合适大小厚薄的,敲打得相对规整,盖上并用泥堆充缝隙,内侧还留下一个灶口,正好可放下一个烧水的茶壶。
烟道外,同样用岩板盖上,修整出合适大小,两侧开个小孔,用木钉竹钉,钉在田坎上,再用黄泥填充缝隙。
烟道一直延伸至上一块地,有数个分烟道,再将烟气分散,分烟道用草皮覆盖,草皮尽量敲去其中泥土,留下密密麻麻的须根,两端同样钉住固定,表面再覆盖敲碎的细土,便能消去绝大部分烟气。
王明坤上前查看,许志玉也将火生了起来,直接看实效,也说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