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地游历至此暂时挂靠的师徒,请他帮忙配药。
方子是对方提供的,他发现那方子,与那土方在配伍上,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他基本能断定,那土方,应该是从一张练武打熬身体的方子,为适应当地环境及所产药材,修改后而得。
当然,道士那张方子,虽与土方原方配伍及药理上很相似,但绝不是同一个方子,甚至不是同出一脉,且土方原方一定更好。
因为道士的方子,效果比之土方好不到哪去,不然也不会直接拿出请他配药。
而土方所在老村,周边道路难行,村民日常活动范围,最多周边十来个山头,这点地方,所出产药材种类极有限。
这种条件下,还能配伍出这效果的方子,一方面,说明改方之人有极高造诣,另一方面,也说明原方绝不是一般货色。
依据古村流传下来只言片语的历史,张绍先推测,其祖上,要么是戍边战士留居当地,要么是被发配的将门一类之人后代。
张绍先比较偏向于后者,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带去或培养出一位医术造诣很深之人改方,而且还得是那种承袭有一定年月的将门,手上才可能掌握原方那等底蕴。
因为张绍先还翻查不少古籍,虽未查到原方,但还是从古籍中,查到了存在此类情况的只言片语记载。
不过,他在游方时,便在古村中询问打听过,可惜其历史渊源,都早已在一代代中被遗忘,更别说一张方子,更没可能传下来。
后面的事儿,便明显了,张绍先对此来了兴趣,颇为上心的钻研起来,根据土方的配伍及药理,他还是能反推出原方大体原貌。
不过,一个中医方子,尤其还是一个效果颇为出彩的方子,必然有其精妙之处,而这恰是最难被把握的。
可能是药材处理的某个细微之处,像是某样药材的前期处理,晒多久?是否陈放?等等。其他还有入药顺序,煎熬火力、时间等等,这其中还可被细分出更多细节,想还原极难。
张绍先便是翻译了很多古籍,试验耗费了很多药材,但最后却几乎一无所得,直到后面转变思路,改换了一种手段。
他参照南方泡药酒的手段,以此方式试验修改药方,煎熬方式的特点是快,药力渗出迅速,难点是很难把握火候、观察药性变化细节这些。
而泡制,则大大延长了制药时间,药力出的比较温和缓慢,便于观察调整,虽然周期长了,但一次可同时开展很多试验。
不过,以酒为药基对药方造成的影响,不同药材在酒中的药力渗出速度,等等因素变动影响下,这工作也极其繁复。
但不知是运气好,还是张绍先造诣高深,最终还真摸出点门道,磕磕绊绊,炮制出了这坛成品,他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