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将船头压得触底,陷在了河床稀泥里。
主要是为了装船,船尽量靠近了岸边,但因流动迟缓的河水较浑浊,河底顶部稀泥又太稀,用竹撑没测准……
反正废了好一番功夫,先是将船尾调转至水较深区域,接着将火炮移至船尾,然后又是往后撑,又是让其他船往后拽,才让船脱困。
好在并没有敌人追来或其他的干扰,弄好后,摇橹的摇橹,撑船的撑船,打灯的打灯,往远处行驶而去。
其实大船已经机动至上海周边接应了,不过为免走漏风声,导致暴露啥的,他们还是会慢慢折返回湖区再汇合。
伤势较重或需尽快处理者,已经由小火轮转移过去了,他们倒是不太着急,慢慢整回去便可。
本来今天飘来那片大乌云,还让他们有点担心,结果是真的够虚的,雷声大雨点小,下的雨也只够将地面打湿了。
不过林默确认没什么状况后,便一头钻进缴获堆,开始翻找清点起来,他刚才可是看到不少有趣的东西。
林默所在这条乌篷是最大的,除了那两门步兵炮,其他缴获都搬到了这条船上。
先将枪清点了,冲锋枪便有三十多条,形制结构像是花机关,但林默可以肯定不是MP18。
具体是什么型号,他暂时还不清楚,但应该是MP18的衍生型,或者仿制型、参考型,但肯定是有点关系的。
而且日本派遣至上海的陆战队,便装备了类似武器,林默怀疑,来源可能便是那边,也不知道特高科这些人是怎么搞来的?
步枪则有五十多支,较杂,有一部分是老毛子的莫辛纳甘,这武器在北方比较常见。
应该是专门通过什么渠道搞来的,估计是来袭人员中,曾有部分人接触使用过,特意弄来,想让他们在行动中能更好发挥。
还有一部分,则几乎是全新的毛瑟步枪,应该是临时通过一些军火商采买而来。
还有少量三八大盖,估计是专门配给其中精锐骨干的,让他们使用最熟悉的枪械,能全力发挥,但可能在种种顾虑下,并没敢搞得太过分。
不过事实是,并没有发挥多大效果,那种环境条件下,威胁可能还不及一支冲锋枪胡乱扫射。
至于手枪,几乎人手一支,都是勃朗宁,没再拿王八盒子出来,不过型号较杂,估计也是临时凑了一番。
机枪,则全是捷克式,搞回来了八挺,据反馈,基本都被布置在炮兵阵地周围防备警戒,可惜并未发挥多大作用,甚至反被他们所利用。
其他的,还有什么刺刀、武士刀及暗器啥的,那柄特殊的武土刀也看了,但他对这些了解并不是太多。
而且这明显不是军队制式的,也瞧不出更多猫腻,结论也与姚宜宾差不多,只是认为携带它的人,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