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甚至他能给大家一个百分百的安心。
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家都不用急着给他钱,各家的存折根本不用取啊,依旧可以留在银行里吃利息。
谁要买酒的话,就把金额统计一下,回头报给他就行。
如果事后,大家觉得用钱换酒不划算,那钱就依旧自己留着,当这事没有。
如果酒的价钱果然上涨了呢,大家愿意要酒,他就把酒送去,到时候再按照当初约定的价格找大家要钱。
就这样,罗广亮随后就替宁卫民把话都给各家带到了。
这倒是管用,邻居们一听就消停了。
因为谁都了解宁卫民的品行,知道他能开出这样的条件来,就压根就没想挣大家的钱。
听他的,那自然是不可能吃亏的。
说完了老邻居们,再说说江念芸这边。
听说老太太手里有四百万的人民币,宁卫民就动起了心眼了。
他觉着经营芸园实在用不着那么多的钱,就给江念芸也出了个主意——买玉。
哪儿买啊?
京城玉器厂啊。
别忘了,康术德原先可是玉器厂干过的。
宁卫民最早开放的石雕工艺品,还是走老爷子的门路,去请厂里手艺好的工匠们承接活计呢。
后来,宁卫民办了坛宫饭庄之后,为了给店里增加文化气息,也多次光顾过京城玉器厂。
他用自己的钱从中买过不少仿生的玉器。
什么花卉类的玉石盆景啊,什么瓜果类的玉石拼盘啊,还有仿海鲜,仿食物的玉石摆件,也算是个玉器厂的大客户呢。
再后来,宁卫民和宋华桂的误会释怀,他也曾多次从玉器厂购置翡翠类的东西送给宋华桂。
甚至很快也把宋华桂介绍到了玉器厂,使其也成为玉器厂的一位重要的客户。
那么自不必说,无论是康术德还是宁卫民对于玉器厂的情况那是再了解不过的了。
对于玉器厂的库存里究竟有什么,他们更是门儿清啊。
照宁卫民的说法,给江念芸出这个主意,原因有四。
一是“北玉”、“京作”、“精作”的美名誉满中外,从元代就开始兴盛,通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更达到了空前繁荣。
可以说,京产玉器早就已经获得海外艺术鉴赏家的普遍认可,名声远扬,是众所周知收藏价值极高的珍宝。
尤其京城玉器厂里的好东西,那可不光是数量上“多”,这些东西的艺术水准也是特别高,还有“精”与“美”呢。
要知道,京城玉器厂里可不但有现今挑大梁的老师傅们,每年送去参与评奖的优秀作品,还另有许多名家留存的稀世珍品呢。
只可惜,因为国内计划经济的特征,以及过去外贸出口方面的长期管制,历年来玉器厂出产的大多数产品都留在库里。
不但价格相对低廉,而且至今也没能创造出多少经济价值来。
再加之近年来,珍贵的,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