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还手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2年从新加坡大学毕业时,直接就被六叔点名,进了郭氏集团的联邦公司。
日理万机的六叔在这里,亲自手把手地带他从面粉业务做起。
当时他们叔侄保持着每周会见两三次的沟通频率,配合十分默契。
在叔叔的指导下,他迅速成长起来,以质优价低的方式从加拿大、澳洲、美国等地收购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加工成面粉、饲料、豆油等,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糖王的悉心培养和倾囊相授,他才迅速摸清了做生意的门道,把家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为自己的父母在家族内部挣来了荣誉。
1974年,他的六叔还在港城成立了嘉里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郭氏家族在港城和大陆内地开展业务的旗舰公司。
香格里拉酒店、京城国贸中心就是它后来的杰作。
1980年起,糖王就让他出任郭(新)有限公司董事,主管集团的食用油和粮食生意。
1986年,糖王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郭氏集团在海外对方,特别是华夏内地的粮油加工项目,成立郭氏粮油公司。
而到了今年,郭氏粮油特地在港城组建嘉里粮油集团,作为投资、拓展华夏内地粮油生意的专业平台,而对这件事,糖王也派他这个侄子亲自上阵负责。
由此可知糖王对他的看重,而他的身上又担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
不过,从他的角度来看,一开始还不大理解呢。
明明在海外能做更好的生意,为什么要把大笔银子往尚未发展起来的大陆内地输送?
但他还是带着疑惑,先照着六叔的意思做了。
后来经过市场考察后,他很快就明白了叔叔的良苦用心。
敢情大陆内地进口油类品种有限,在这个年代还都是大宗货,如棕榈油、菜籽油、黄豆油等等,都是以散装油或一百九十公斤大铁桶包装为主。
国内食用油用的是散装二级油,这种油杂质多,暗黄浑浊,炒菜时满屋子都是烟,放久了还容易变质,而且购买时还得自带油壶。
能够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小包装食用油在内地市场上根本没有。
大陆生活的人们,每天拎着小油桶排队买油的壮观场景让郭可丰立马意识到——这是变革华夏食用油的一个好时机,若在深圳建立精炼厂,生产小包装食用油销售,市场肯定很大。
是啊!这里真的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大市场。
毕竟十几亿人口摆在那儿,大家都要吃饭啊。
要是这片市场你不来分一杯羹,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抢走了。
不过,这个雄伟的商业计划虽然不错,但郭氏家族毕竟是外人,他们想以外资身份进军共和国的内地粮油市场,在当下内地的社会环境中,还是有不小的阻碍,主要就来自于政策层面。
于是,经过反复的考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