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五光十色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瑟和谐”和东楼的“箫声引凤”皆单辟为茶座儿,供来宾吃点心、喝茶、打牌。四角角楼则各为厨房、茶灶、盥洗处、衣帽存放处。
    这样不但充分利用起所有的空间,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由于院内没有被棚占去有效面积,除将院中通往礼堂、喜房的甬路让出来以外,两边还一律搭上与房座石台一边高的木台。  

    台的边缘围上红漆栏杆,下挂“台裙”。
    每边各设两处木梯和带扶手的栏杆直通台上。
    台上再设官座,围以一色的缎绣桌围、椅套,依然能用于宾客休息,饮食。
    这已经很有些接近西洋露台的样式了,不但有效扩大了待客空间,而且别有情趣。
    另外,通过搭棚和扎彩,还可以在芸园做出各种不同的景点,弥补住房建筑格局上的缺陷,甚至是遮丑。
    只要院子大,空地多,没有垂花门的,也可以用杉篙、席箔搭出来。
    没有穿廊和游廊的也可临时搭设。
    再加上精心设计的各种彩饰,比原先的建筑更加的艺术。
    当可使院内花团锦簇,进一步烘托喜庆气氛。
    再比如说,东边戏楼因为一直被用于办公楼,年久失修,但结构硬实。
    结婚的时候这里是主会场,还请了人来唱大戏,要开一出正经的堂会,可咋办?
    没办法,只能棚匠们上呗。
    用棚彩把不好见人的地方遮盖起来,任凭孙猴子的火眼金睛,也没法透过喜气洋洋的花牌楼和花墙子这些硬彩活儿,看到里面破败的墙面和柱身。
    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场面看在剧组成员的眼里,会给大家造成什么样的震撼感?
    (民国年间婚庆时建筑上的彩饰)
    事实上,姚培芳亲身看到了,剧组里的这些日本人究竟是怎样为芸园里的棚彩布景而惊呼不已的。
    尤其是导演大泽丰和摄像师中井朝一,看过全园,大致掌握了婚礼流程和场地用途后,都兴奋表示,华夏的婚礼太隆重了,这些布景太华丽了,这样的场面的确值得一拍。
    于是包括姚培芳在内,几乎剧组的所有人都理解了宁卫民调剧组来的理由。
    是啊,这才是真正冠冕仕家,华夏富豪的气派。
    而这种独有韵味,充满文化特色的传统婚礼场面,一般人别说能看到了,怕是连听也没听说过,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场面拍摄下来,本身就有意义。
    更何况这部电影的爱情故事主题,和音乐MTV的构成形式,也需要这样五光十色,能够拍得很美,且有浪漫氛围的场面。
    说起来就像电影《教父》的开场一样。
    用这样的豪阔且喜气洋洋的庆典开场,不但能够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眼球,更容易让观众因为猎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