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规划惊人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沙土地,跑白马,一跑跑到丈人家。
    大舅子往里让,小舅子往里拉,隔着竹帘儿看见她。
    银盘大脸黑头发,月白缎子棉袄银疙瘩。
    这是过去的京城歌谣《隔着竹帘儿看见她》。
    和“天棚鱼缸石榴树”一样,这首俗曲儿老令儿中也牵扯到了一件京城必不可少的避暑之物——竹帘。
    竹帘子挂在门上,最上面的木条上拴一根尺把长的丝线,缀着一枚老钱,将竹帘子卷起来,把老钱往竹条里面一插,竹帘子就不会滑下来了。
    夏日里在屋门口挂片竹帘子,既通风散热又防蚊蝇,经济实用。
    但也得说此时这竹帘已经不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夏日用品了。
    不为别的,因为现在市场上有了更便宜的塑料挂帘儿。
    而扇儿胡同2号院的那些邻居们甚至连这个钱也不花。
    各家各户都是自己用挂历纸打的挂帘儿,可谓把反消费主义而行之。
    把艰苦朴素和自力更生的风格发扬到了极致。
    所以如今就连这竹帘子都显得奢侈起来,更别说马家花园用的竹帘子,格调还挺讲究,有点不大一般了。
    要知道,通常屋门上的竹帘子,长五尺八,宽两尺八,或者长六尺,宽三尺。
    马家花园的则不然,所有的建筑物,除了正房用了不少尺寸较大的堂帘,其余都是按门大小实做的。
    至于竹帘的花样则是用的“满地锦”,鱼鳞扣儿,而这又高了一层。
    甚至竹帘子也不是用普通的青布、蓝布包边,都是用的绸缎。
    最后,哪怕为了防止变形的“天、地、人”三条木头也不寻常。
    那是用红木大漆雕花边,一色铜钉铆制,看上去金光耀眼,低调奢华。
    就这样的院子,这样的帘子,再配上院子上头苇席做顶的天棚,谁也不敢说是普通人住的。
    尤其这天棚看着简单,实则也不然。
    据罗广亮和小陶描述,宁卫民听说康术德和江念芸的两处小院的天棚已经搭好,顶子上有拉绳可以从下面任意舒卷苇席。
    太阳晒时就放下来,没太阳的时候就拉起来,便当得很。
    每天都清清爽爽,既能遮雨,还不耽误通风,绝对是常人难以想象好东西。
    所以当一步跨进院门,宁卫民就迫不及待想要亲眼见识一下,好好感受一下。
    果不其然,当拐过了影壁墙,再走进康术德的小院时。
    他走在这芦苇加竹帘营造出的古朴秀雅之中,整个天棚遮盖的阴影之中,明显的清凉之意让人顿感舒适。
    而那阳光透过苇席投射在地上模糊的光斑和整座庭院散发出馥郁草木气息,更平增了一丝浪漫的气氛。
    仿佛就连院子都宽敞了不少,房屋都凭空膨胀高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