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人参精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於这其中的难度该怎么评估?
    宁卫民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把这些电影拷贝变废为宝,他是否真的能用买来的这些电影拷贝迅速实现正收益?
    其实只要对比一下法国电影在日本公映的情况就知道了。
    如果根据松本庆子这个日本电影市场的半个专家所透露的情况来看,情况相当乐观。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只要有知名明星参演的法国电影,哪怕在日本表现再不佳,也会有超过两亿五千万日元的票房收入。
    想想看吧,两亿五千万円对比四百五十万円啊,这都五十五比一的赔率了。
    也就是说,差不多相当於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功率!
    所以说,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宁卫民看似愚蠢的收购之举,实际上却是个相当合適的好买卖!
    只是过去,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罢了,甚至都没有人敢这么去想。  
    为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倒不是日本人和欧洲人都真的那么的蠢,而是信息隔阂导致的。
    要知道,欧洲电影公司对日本电影市场极其的不了解。
    欧洲人一向轻视亚洲市场,既不了解日本电影发行制度,也不了日本电影的审批制度。
    更不懂得日本人源於骨子里的奴性和自卑,不知道这帮小鬼子举国都崇洋媚外,做梦都想脱亚入欧,所以对欧洲电影和明星也特别的偏爱。
    其次,日本的电影公司本身也和欧洲电影製片厂的处境一样,在走下坡路。
    同样由於大片厂制度的衰弱,在日本大容量的电影院纷纷关门,电视机迅速普及下的新娱乐形式开始兴起並占据主流地位,而导致电影公司难以为继,一步步陷入经济困境。
    如今日本的五大电影公司和日本的经济形势背道而驰,几乎都自身难保,財务上相当紧张,每年可以用於影片製作拍摄成本越来越低,不得不想尽办法才能维持各自的正常运转。
    要不是日本正在经歷经济泡沫,日本的娱乐业也进入红利期,电影多少还沾点光,恐怕就是这五大电影製片厂,也早就出现倒闭的了。
    所以虽然明明缺少片源,但日本的电影公司却没有什么余力来海外花钱採购进口电影。
    有谁能像宁卫民玩儿的这么另类,拿著投机市场上捞到的钱去欧洲毫不心疼的撒钱呢?
    又有谁能拥有宁卫民这样的魄力,以超越时代的眼光,不惜花费巨资打包收购片库呢?
    这都是现实中无解的难题。
    而在最后,还有非常关键的一条,註定了这一切只有身在日本的宁卫民才能办到,也只有目光长远的他才能看到其中的机会,而把欧美几乎所有的影视公司统统排除在外。
    那就是录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