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章 投其所好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市面上消失近十年了。

        他只是写文凭空感慨此地作为五百年的古都竟然没有好茶食。

        这压根是一种信息不足、见识有限,所产生的误会。

        何况他经常去的稻香村就能代表京城的饽饽吗?

        那可是平民化的南味糕点铺啊!

        而清代的达官显贵们所钟爱的可是满蒙饽饽,在正明斋和永星斋呢。

        谁又说好东西就不会自行消亡的?

        实际上每一次战乱兴起,国家蒙难,最容易被伤害,也最先被摧毁的就是精品文化。

        否则阿房宫、大明宫和圆明园到今天还能完好无损呢。

        反过来要不是打面仓主动变成了驴打滚,蜜渍的蜜饯改成了廉价的糖渍果脯,萨琪玛也弃用了昂贵的奶油。

        这几种如今还很知名的京城特产,怕也早早消失,只存在于文献中了。

        也正是因此,我们今天所视为传统的,到底是倒退还是进步?

        传承下来的饮食,到底是精粹还是糟粕?

        其实是一件很难说清的事儿。

        反正书归正传,总而言之吧,这安排菜色的确是门大学问。

        就跟教学生因材施教一样,也得因人而论,因人而异。

        别看宋华桂对待两位法国明星很上心,可毕竟她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学美术的,长期跟着丈夫在国外生活女人。

        对于服装和打扮,她固然是专家。

        但对于饮食,尤其京城特色饮食,了解有限,她的一些安排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反过来宁卫民则不然。

        这小子本身是个吃主儿,又有多年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而且他最下功夫的就是怎么讨外国人欢心,用吃喝玩乐挣来外汇。

        真等到轮到他亲自给两位法国明星安排饮食,那当然就大不一样了。

        实际上宁卫民一出手就切中要害,先把两个法国明星的日常水果和糕点给改善了。

        没错,目前的京城是缺少榴莲、车厘子、猕猴桃这样的进口水果,就连两个明星都吃厌了的蛇果和橙子都是好东西,平常百姓家能吃着根香蕉,几个荔枝就算不错的家庭了。

        可有一样,这年代的京城独特的土产可也不老少,许多都是很有特色,确属本地才有的小种类水果。

        别说外国人了,就连宁卫民也没吃过几回,甚至上辈子就压根不知道。

        就比如说京白梨吧,这个东西有名。

        可是除了个头大小,其他一切都和上辈子宁卫民在超市买过的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两种东西。

        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