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七章 消夏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屋里热的待不下去的时候,躲到天坛公园凉快去。

  那里最多的就是千年古树,苍松翠柏,是夏日里京城里所能找到的最佳避暑胜地。

  那里的殿宇很高很深,老有溜溜的小风。

  尤其宁卫民还亲手给自己积了福。

  由他一手促成的暑期书市,斋宫门口的旧货小市,还有西天门外的动物园,东天门内新增设的茶棚,都是满好的消遣。

  逛逛书市买几本书,动物园去喂喂鹿,饿了就去斋宫门口的小吃摊垫补一口。

  累了再去茶棚泡一壶茶,坐在树荫下吃着酸梅糕,要盘瓜子花生,听几回书。

  他完全不用暴露身份就可以过得挺滋润。

  等到太阳偏西了,他再慢慢的走回来,顺便再回来的路上买点晚上填肚子的吃食。

  院里的俩孩子总是在门口大槐树下,一面拣槐花,一面等候院儿里大人回来。

  宁卫民挺爱逗俩孩子玩儿,喜欢他们的乖巧机灵。

  所以几乎每天都得带回来几块糖,一两块豌豆黄,或是牛肉干分给他们。

  有时候碰巧了,兴许这工夫,胡同里还会来个卖蝈蝈的,或是卖小金鱼儿的。

  那要是赶上了,宁卫民也一准会把小贩给叫过来。

  给这俩光看着眼馋又不敢跟家里大人要钱的孩子,买上俩蝈蝈,或是搭配金丝草的几条小鱼儿。

  既然叔叔嘛,就给有个当叔叔的样儿。

  总不好让邻居家两个孩子一口一个“叔”的,天天白叫他吧?

  等到这个时候再进了门,西墙下已有了荫凉,宁卫民就会便搬个小凳坐在枣树下,吸着不定从哪家邻居家蹭的绿豆汤或是酸梅汤,听傍晚的评书广播。

  实话实说,由于康术德有了买卖之后不怎么在家吃了,所以宁卫民的晚饭自由度也高了。

  不去大酒缸跟师父凑热闹,他就留在院儿里,跟邻居们拼桌。

  邻居家的酒菜也许只是香椿拌豆腐,或小葱儿腌黄瓜,远没有宁卫民带回来的荤菜好。

  可是宁卫民永远不挑剔,永远不见外。

  他图得是个热闹,是情分,是邻里间亲如家人的温暖。

  饭后,往往天还没有黑,于是最让人喜闻乐见,身心放松的夏日纳凉环节就开始了。

  京城纳凉的习惯由来已久,不过小孩和大人可有点区别,不大一样。

  孩子,特别是男孩,饭后或睡前,都必有个让家里大人给“冲光脊梁”的内容。

  这种冲凉不同于洗澡,不需要用“二他妈妈”的大木盆把人扔进去搓洗。

  也不需要有什么洗澡间,甚至连裤衩也不用脱。

  只需要让冲凉的孩子脱光了膀子,直接站当院儿里,用水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