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小团体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自己收上来的东西弄到文物商店去卖。

  能卖出去的他自己赚个差价,卖不掉的才回来交公入库。

  也是巧了,从去年夏天起,琉璃厂就来了许多河南口音的人,拎着成麻袋的残器和瓷片来街上叫卖,一问都是自称打清凉寺那边来的。

  因为他们拿来的都不是整个的好东西,这年头的市场压根就不认,东西就卖的都很便宜。

  瓷片一毛,残器也就三毛五毛的,所以潘二柱动了心思,惦记上了别人收来的东西。

  他先是花了几十块钱买了好几麻袋残器偷偷存了起来。

  然后他就用这些残器鱼目混珠,一件件的把库里好物件给兑换出去了。

  所以啊,等到孙五福发现疏漏的时候,经济损失已经造成。

  至少上百件的东西被潘二柱置换成破烂玩意了。

  而东窗事发之后,虽然潘二柱扛不住胖揍交代了事情始末。

  可半夜里,这小子翻墙跑了,钱却找不回来了。

  这样一来,孙五福就只有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最终这些损失也只能由他替这小子补上了。

  坦白说,当孙五福对宁卫民讲述的这些事儿的时候,对于经济损失的问题,宁卫民就没当回事儿。

  首先,一百来件儿东西,亏损的成本,大不了一两千块钱到头了,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至于那些丢了东西到底有多少是古董,但这个方向压根就不该去琢磨。

  因为丢了的东西就如同杀了的鸡。

  可惜归可惜,总不可能按“鸡生蛋蛋生鸡”来计算得失吧?

  他又不是《阿凡提》里的巴依老爷,天底下没有这样牵强的道理。

  其次,从孙五福的出身和秉性的角度来看,宁卫民也认为,发生这种事儿原本也不可避免。

  既然孙五福都主动认错了,这种光明磊落的行为显然更可贵。

  作为宁卫民来讲,他觉得只要孙五福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或许还算是一件好事呢。

  最后,尤其听到那些残器的来源,竟然是一些口称来自清凉寺的河南人贩卖的。

  这就更让宁卫民产生了一个微妙的感觉。

  认为弄不好还误打误撞,要坏事变好事了。

  不为别的,去年叶赫民发现汝窑遗址一事已经登报了。

  叶赫民为感激宁卫民资助他考古一事,还专程登门道谢,送给他一个汝窑宋瓷的残片作为礼物。

  所以对宁卫民来说,钱不钱的根本不用再提,过去了就过去了。

  最重要的问题反而变成了那些残器,如今还在不在。

  宁卫民特别想要看看,是不是如他想的一样。

  还别说,孙五福还真给他留着呢。

  而且不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