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造星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里也会不堪其扰呢。

  到了7月份的时候,张嫱的磁带在京城已经销售一空了,异地的销售情况也是即将货源殆尽。

  张嫱越发忙碌,除了平日演出和接受采访,也已经开始为“天坛书市”的演出而排练。

  这个时候,不管张嫱自己意识到没有,不管她有没有去过外地登台亮相,不管她有没有歌舞团的正式编制。

  她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流行乐坛顶流了。

  也是这个时候,冯朝年终于坐不住了,主动找上门来跟宁卫民商洽。

  一是提出张嫱这张专辑的销售潜力还很大,建议宁卫民增加发行制作量,不要辜负这么好的市场机会。

  二是跟宁卫民合计回款的时间和方式问题。

  而这表面上的两个问题,本质上却是一个问题。

  因为磁带发行走的是华夏音像公司的发现渠道,款子也都打到华夏的账面上。

  宁卫民要想拿到钱,就得人家点头才行。

  可要人家行方便哪儿就那么顺当啊?

  尽管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可他不让人家高兴了,那能行吗?

  冯朝年这次是带着利益诉求来的,主要的谈判筹码就是在回款问题上能卡宁卫民脖子。

  不过冯朝年采用的策略倒是很软和,他口口声声说自己跟宁卫民做的这笔生意,让上头批惨了。

  总公司的一把手看到张嫱的专辑这么火,怪他有眼无珠,白白放走了一条大鱼。

  还差点为此要撤他的职。

  而他要保住职务,就得戴罪立功,所以来求宁卫民帮他一把,让他跟总公司能有个交代。

  怎么交代呢?

  他的意思就是,最好他们重新签订合同,再增发一百万盘磁带。

  这批货的利润,要让给华夏音像公司较大一份。

  对于冯朝年这番话里到底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宁卫民心里当然有数。

  不过他不反感这样的人,反而有点欣赏。

  因为说实话,这盘磁带这么火,会产生一定后遗症是他能提前想到的。

  要不是顾忌“分赃不均”的隐患,他也不至于非得通过《美术》杂志的主编寻找合作公司。

  图得就是有人际关系来做保,在谈判上还能占几分主动。

  而冯朝年的行事风格,很符合他吃软不吃硬的口味。

  起码人家算是言而有信,答应他的基本都做到了,没在已经说好的事儿上,来回拉抽屉。

  待人也算诚恳,不管有没有必要,还曾经几次好意提醒他市场风险。

  这样的人,是有道德底线的,即便是有利益诉求也不会太过贪婪离谱。

  这不,表面上的工夫还是做的很漂亮的。

  明明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