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人有三急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之后,负责人觉得有点意思,就给了她一个机会。

  建议她就此事以观察民生的角度,以游记的形式,写篇稿子发表在报纸上。

  别看艾琳娜还从没发表过自己署名的文章,可骤然获此重任,她对此还真不发怵。

  道理很简单,连京城胡同里的厕所都趟过去了,还有什么处境更难的?

  写就写呗!

  应该承认,这年头即便是西方主流媒体,也不像几十年后那么道德沦丧,恶意丑化。

  艾琳娜的发表的文章还是很客观、很实际的。

  既写了东方古都胡同景观和日常生活的有趣,也写了京城老百姓爱助人为乐的古道热肠。

  对于厕所则是一副很遗憾的语气,认为这样的厕所与一个大国首都的地位不相称。

  共和国的老百姓理所应当享受到更卫生、更洁净的入厕条件。

  最后把宁卫民捐的厕所当成亮点来写。

  认为其不仅干净,明亮,设施完善,十分方便,而且还替老年人、残疾人考虑颇多,体现了人性化特点。

  市政部门应该大力推进改造进度,让这样的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越多越好。

  不用说,我们国家肯定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是天天盯着外媒报道的。

  这篇文章的翻译稿件,很快就从上下发,送达市政府。

  管市政的人一看,哎,过去确实只考虑住房问题了,厕所条件没怎么重视。

  这事儿既然外国人都注意到了,考虑到京城接下了1990年亚运会,正有提高国际形象的需要,那就得好好讨论一下。

  而且得问问环卫部门,就这个让外国人一通夸的厕所,要表扬。

  没想到环卫部门的人却一问三不知。

  心里倒琢磨上了,这事儿好像不是我们干的啊?

  不行,下去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得,就这么着,此事闹大发了。

  由景山街道的厕所开始,一条线儿似的,就把煤市街和东花市也给带出来了。

  三个街道主任,总有扛不住的,宁卫民幕后的捐赠行为就曝光了。

  这还不算,天坛公园的厕所,坛宫的厕所也被段处长的人当成公园的样板儿给报上去了。

  宁卫民这下算是在上头挂了号,市里、区里的领导分别来巡视,带着环卫局和旅游局的人好好参观了一把。

  至于后果,也是远超当初预期的。

  各个衙门口的态度虽然都是表彰,三个街道主任也都立功受奖,可也给了很重的担子。

  像市里虽然决定要为了亚运会的召开,在主要街道、重点地区出资建造一批设备齐全的一、二类公厕。

  但宁卫民捐赠的这三个街道却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