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了,咱正好一起喝点儿。”
总之,无论怎么琢磨,马上抻这茬都有点不妥当。
可问题是,如不理会,一样显得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不是?
所以没辙,老爷子也只能见着邻居们格外亲热点,私下里暗中观察着了。
他不得不暂时把这份情谊先记挂在心里,只等找着这位好心的义务勤务员再说了。
但更让人没想到的,这还只是个开始,更大的人情还在后头呢。
从这天起,康术德和宁卫民就没再交过水费电费。
敢情是三家邻居背着他们都商量好了,主动一起替他们承担了。
而且自打大家伙心结解开,芥蒂尽去,2号院“一人有难,四邻不安”的老传统也得以恢复。
三家邻居都把康术德面临的难处当成了自己家的事儿。
一方面,假如再听见外面有人出言诋毁康术德,大家绝不肯再置若罔闻。
谁碰上都必定要据理力争,要当众把康术德取消房租的仁义好好讲讲。
再把康术德主动辞去孤老补助,给街道捐赠的义举宣传宣传。
非得用舌头把那些恨人有,笑人无的“红眼病”,损得落荒而逃不可。
另一方面,大家伙竟然不约而同,纷纷暗中开始帮着康术德打听能安置那些东西的去处。
结果托众位邻居们的福,不但康术德的名声得到有力维护,流言蜚语急速下降。
就连老爷子那些家当的安置问题,也很快得到了完美解决。
实打实的说,这实在是让宁卫民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的。
因为这年头想找房子,是顶难办的一件大事儿。
除了从社会形势上来讲,由于知青大量返城,人口骤增,京城本来就缺房缺得厉害。
关键是相关政策还无比死性,根本就没有放开。
虽然去年4月份的时候,伟人就指出了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屋的政策,还公开发表在了报纸上。
但那只是以试点的方式在有能力自己兴建新楼的大机关、大企业推行的。
有买房资格的也不是一般人,那得有点职务才行。
而且由于这年头人们收入实在太低,商品房制度又与公房分配制度形成针锋相对的矛盾。
哪怕这个政策也是名存实亡。
所以说,此时民间的房产交易实际情况是根本就不被允许。
甚至就连房屋私自出租都是违法的。
这样的情况下,连许多著名学者、大学教授、科学家、艺术家、报社编辑,甚至是刚恢复职务的干部,都只能凑合蜷缩在筒子楼或者是小平房里苟活。
哪怕宁卫民再有本事,他几乎能弄来市面上所有紧俏的物资,但对房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