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又有关系。
就像一个坐拥金矿的小矿主,是有家底儿的人。
即便是在工作上出了错儿,有了差池,也有人能给他兜着,许多人都会关照。
而他们俩却都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只有自己能依靠。
单位里一旦行错一步,得罪了某个领导,前程就甭想了。
这就导致他们彼此的追求也不一样。
乔万林的精力全放在单位的事儿上。
渴望拥有更多的权力,尤为需要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而他们俩之所以选择追求金钱,眼睛只管盯着住店客人和外面人的腰包。
无非因为没有更好的路可走罢了。
完全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靠自己争取一些俗物,来作为对抗命运的资本。
要知道,金钱的本质,同样是一种跟社会要求权力的可兑换筹码。
优势在于通用范围广,好换算。
缺陷是等级比较低,而且贬值的风险很大。
所以他们和乔万林的关系,说透了,就是矿主和中间商的关系。
他们的友谊也是明码标价的。
价格合适的时候,他们之间会非常融洽而且默契。
但价格要是失衡,互相谈不拢的时候。
他们也必然会分道扬镳,各寻其他新伙伴。
总而言之,宁卫民的意思是,他们和乔万林的终点并不是一致的。
虽然彼此都是旅伴,可他们和乔万林注定只能同途一段路程。
而他们两个,才有可能是在同一条路上,一起从头走到尾的伙伴。
于是这样一来行了。
听懂了宁卫民背后台词的张士慧,明白了宁卫民把他看做真正的自己人。
心里的大石头顿时落了地,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而对于宁卫民苦口婆心做出的这番比喻,他更是深以为然,视为真理。
他钦佩宁卫民的智慧和眼光,他自己的脑袋根本擦不出这样的火光,琢磨不出这些东西来。
他只知道一点,紧跟宁卫民的脚步,做追随宁卫民前进的人。
他的财富人生就能一步步的实现。
怎么说呢?心气儿就是一个人的魂儿,有没有真不一样。
解除了心结的张士慧就像挣脱了牢笼的鸟儿一样快活。
他又能够把精力专注在他们的事业上了。
他就像个亢奋的推销员,把生意料理得井井有条。
甚至面对乔万林,也变得更加的热情和亲热了。
不用说,这当然是宁卫民乐于看到的效果。
发现自己成功扑灭了一场“火灾”的隐患后,他暗中长舒一口气,并为此深感宽慰。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在宁卫民看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