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常年稳居欧洲最穷国家的前三名,排名比阿尔巴尼亚靠前的是摩多多瓦和乌克兰,前者穷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产业结构失衡,资源供给跟不上,后者穷完全是自己花样作死自毁前程,只有阿尔巴尼亚的穷是持续稳定、始终如一的穷。这里穷到别人都没兴趣入侵了,按照苏联当年的脾气,小兄弟不听话一定是要敲打敲打的,但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组织却没有受到惩罚。苏联国防部过一笔账,拆了阿尔巴尼亚全家的碉堡大概需要40万军队、3000辆坦克、1500架战机,占领期至少要两年半,整个作战行动预计计让花费几百亿卢布,把阿尔巴尼亚卖了都不够开销,算完账觉得肉疼的苏联这才捏着鼻子子忍了。
这样一个鬼地方,按理来说并不值得怀恋。
但对阿尔巴尼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故乡!他们依然深爱着这片土地,很多阿尔巴尼亚人即便在国外发财,也会回到这片土地。怎么说呢……或许是独特的气质吧,阿尔巴尼亚人还是喜欢自己的故乡。
当然,更可能的是,他们始终和其他民族的人格格不入!
这和他们独特的文化分不开关系,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这个国家的主要宗教居然是伊斯兰教!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国家中伊斯兰教信徒在国民中占比最高的国家,据统计,阿尔巴尼亚逊尼派穆斯林占总人口的56.7%,苏菲派拜克塔什教团占2.1%,天主教教徒占10%,东正教教徒占6.8%。相比之下,希腊与塞尔维亚国民基本全部信奉东正教,黑山信奉伊斯兰教的波什尼亚克族与阿尔巴尼亚族占人口的约13.5%,北马其顿的伊斯兰信徒约占人口的30%以上。与今天西方国家大量的穆斯林移民不同的是,阿尔巴尼亚的穆斯林是奥斯曼帝国实施宗教与民族同化的结果,大量的阿尔巴尼亚人早在数个世纪前就已经改信伊斯兰教,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文化已经成为了阿尔巴尼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他们信伊斯兰教,也不太被其他伊斯兰国家接受……阿尔巴尼亚人缺乏很虔诚的宗教信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部落的重要性与阿尔巴尼亚传统和习俗极其强烈的部落性决定的,不论信仰如何,阿尔巴尼亚山区中的每一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的主保圣人,人们对部落崇拜与宗族长老的热情远远大于对某一宗教的热情。
这让阿尔巴尼亚人不管对哪里人来说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所以他们并不能很好的融合进当地,所以很多阿尔巴尼亚人在发财之后,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这种眷恋除了乡土情结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外面他们也格格不入!
他们对别人来说是特殊的,而他们自己则是孤独的。
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