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三十三章 还有黑科技武器装备技术?_军工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修改版】
前排的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师长率先接过话筒,飞行靴在地面轻轻叩击,金属话筒架随着他的动作发出细微震颤:“吴总,空战是毫秒级的博弈,飞行员需要在数秒内完成数百个操作,这套系统如何确保神经信号传输的低延迟?特别是在高过载机动时,人体会出现黑视、红视等生理反应,这对神经信号的稳定性影响巨大。”
吴浩微微颔首,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动,大屏幕瞬间切换成第五代战机驾驶舱的全息投影。红色数据流如血管般在操纵杆、脚踏板与头盔显示器间穿梭,勾勒出一套精密的神经传导网络,然后冲着众人说道:“这正是我们针对空军特性的核心优化。在头盔显示器内部,我们嵌入了量子级神经接口,采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纳米导线,将信号传输延迟控制在1毫秒以内,几乎等同于人类神经传导的极限速度。”
他调出一段模拟空战视频,战机在虚拟云层中做出连续滚筒机动,“以经典的‘眼镜蛇机动’为例,传统操作需要飞行员手部肌肉收缩,通过机械连杆传递至飞控系统,整个过程耗时约120毫秒。而搭载人机融合系统的战机,能直接将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转化为飞控指令,响应速度提升至人类极限的3倍,使机动动作更具突然性和攻击性。”
见众人凝神倾听,吴浩继续深入道:“针对高过载环境下的生理干扰,我们在飞行服内衬布置了3200个微型电极。当系统检测到飞行员出现黑视倾向时,这些电极会立即释放特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视神经与颈动脉窦,在0.5秒内恢复脑部供血。
同时,头盔内置的脑电波监测系统会实时调整神经信号的滤波算法,确保关键指令不受生理波动影响。在与空军联合进行的离心机测试中,装备该系统的飞行员在9G过载下,仍能稳定操控战机完成规避动作。”
话音未落,陆军装甲兵学院的王教授已举起话筒,军装上的勋章在灯光下闪烁:“吴总,装甲兵面临的战场环境更为复杂,剧烈的震动、高温沙尘,还有敌方强烈的电磁干扰,这些都会对设备稳定性造成极大挑战。你们如何保证系统在坦克狭小密闭空间内的可靠性?”
吴浩将画面切换成一辆99A主战坦克的内部解构图,车体内部遍布银色的蜂巢状结构:“我们为装甲兵专门设计了三重冗余防护体系。
首先是机械结构层面,采用了航天级的抗震纳米涂层,这种材料由亿万个自修复纳米单元组成,能在受到12级烈度震动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自动重组,确保设备完整性。
其次是电磁防护,车体内部的蜂巢状屏蔽层由超材料制成,对300MHz  -  300GHz频段的电磁干扰衰减率超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