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二十八章 就像古代剑客与名剑的互相成就_军工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轻点平板,画面切换成某位指挥官戴着神经接驳头盔的训练画面:“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技术真正成为‘有温度的参谋’。传统AI输出的是冰冷的胜率数据,而我们的系统会学习指挥官的决策习惯,建立专属的‘指挥风格图谱’。就像这位张上校,系统通过分析他过往32次作战记录,发现其在复杂海况下更依赖水文数据,于是在推荐方案时会优先呈现相关参数。”
孙教授抬手打断:“这种个性化定制是否会导致决策偏见?”
“问得好。”吴浩将画面切至动态平衡模型,“每个指挥风格图谱都设有‘理性阈值’。当系统检测到指挥官因情绪波动或经验盲区做出高风险决策时,会启动‘双盲验证机制’——既不直接否定,也不盲目执行,而是将该决策与AI方案同时提交给其他舰艇指挥官匿名投票。去年的模拟对抗中,这个机制成功修正了17%的非理性决策。”
会场陷入短暂的静默,唯有空调出风口发出低沉的嗡鸣。吴浩的目光扫过台下紧锁的眉头,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好武器,应该让使用者更像自己。他的声音不自觉放缓:“说到底,人机融合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们在系统底层写入了一条‘元规则’——技术存在的意义,是让指挥官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而战’,而不是‘如何去战’。就像古代剑客的剑穗,看似轻盈无用,却能在关键时刻提醒持剑人:比剑锋更重要的,是握剑的手。”
话音未落,后排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是某位年轻军官不小心碰倒了水杯。这个意外的声响打破了凝重的气氛,会场爆发出一阵释然的轻笑。
吴浩望着台下亮起的闪光灯矩阵,忽然觉得这场辩论本身,或许就是人机融合的最佳隐喻:人类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而技术将这些火花编织成照亮未来的光。
掌声如潮水般漫过会场,前排海军领导微笑着点头,后排媒体记者的闪光灯连成一片星河。
孙教授侧过身与吴浩握手,低声道:“小子,你的答案比我预想的更有野心。”
吴浩回握住孙教授的手,目光中带着敬重与诚恳:“孙教授,野心谈不上,不过是想为未来战争探索更多可能。您的质疑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不断审视技术研发中的漏洞与不足。”
这时,研究军事伦理的林教授主动上前,赞许道:“吴总对人机融合的理解,让我看到了技术与人文的平衡。尤其是‘元规则’的设定,既保证了技术的实用性,又守住了战争伦理的底线。不过在具体实施中,如何确保‘元规则’不被篡改或绕过,或许还需要更严密的技术保障。”
吴浩立即回应:“林教授所言极是。我们在系统底层采用了量子加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