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再问大师(第一更)_秦时小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但王绾等人所言不无道理,秦法不改,赋税照旧,秦人民心如何?

  这一幕何其相似数月前的山东六国民力处置争论!

  只是,那件事因为有着大师的在场,最后一语定乾坤,解决麻烦,而今又是一个相似的难题摆在他们面前,难住群臣,各执一隅。

  语落,整个兴乐宫内瞬间归于寂静,策略虽有,然,却不能够两首兼顾之。

  豁然之间,整个偌大的兴乐宫为之寂然,秦王政深深的呼吸一口气,抉择此等之事,他并不怪群臣,实在是百年来,秦国未有如此之事。

  如果是百年前,秦国未曾变法之时,想来事情很容易解决,不就是免除赋税吗?正合穆公以来的王道霸业之道!

  但此道却不合秦国法治之道!

  “赵高,你即刻启程前往泾水河渠,问策大师。”

  “上一次,大师一语化解诸位难题,这一次,寡人仍旧相信,大师不会令寡人失望!”

  真论起来,数年来,大师所为之事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撇开国事,武道至强,镇压山东诸子百家,涉入国事,亦是微言大义,高屋建瓴。

  视线再一次扫视下首群臣,一双丹凤之眸中掠过点点精光,随即,看向身侧的少府令赵高,语落令下,赵高没有迟疑,躬身一礼,悄然离去。

  待在大王身边十多年,对于大王的性子自然知晓。

  “这……,玄清大师乃世外高人,一向不涉俗事,大王之语,是确信大师有解难长策?”

  秦廷重臣为之困难的难题,大王却将其抛给远在泾水河渠的大师身上,此语一出,整个秦廷之内的诸人神色微变,尤其是文官为首的昌平君熊启。

  大王之策无异于表达其对自己的些许不满,身为相邦,不能够调理阴阳,解决大事,反而要依靠道家天宗的世外高人。

  “昌平君,国事难题,大师已经替寡人解决一个,而且大师之眼界、见识,远非普通人可比。”

  “道家《德经》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大师武道境界之高,万法殊途同归,以大师的境界,或许会看到我们没有看到的地方。”

  见昌平生神色略有难看,观厅下群臣神色略有古怪,秦王政朗朗一笑,不知为何,自己就是坚信大师会有良策,会和上次一样,有两全之策。

  若说凭空问之,倒是令诸人不服,但有了上次之事,厅殿内的群臣一时间也不好多说什么,彼此之间,相视一眼,均无奈。

  算着时间,赵高此时前往泾水河渠,想来在子夜便可归来。

  ******

  去岁大旱以来,几乎每件公文都是紧急事体。秦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