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精密度_四重分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效率急行军,但如果是十支部队呢?

  如果这十支部队的规模、配置都并不相同呢?

  如果它们的出发地点与目标地点都不一样呢?

  如果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敌军进行阻挠呢?

  如果同时还要保护阵地后方脆弱的补给线呢?

  如果每一支部队都有截然不同的战略目标呢?

  如果还要想办法维系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呢?

  每多一个如果,指挥者所面临的难度都要保底翻一倍,而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通常都是搞定到越多‘如果’的一方会获得最终胜利。

  不过无论是哪个指挥者,在应付越来越多的‘如果’时,其指挥精度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边打游戏一边看电视一边听相声一边吃东西一样,你或许可以把一样做好,但几乎不可能彻底兼顾全部。

  所以必须要有取舍。

  如果从难易度入手的话,我们至少能凭借习惯和本能把饭吃明白,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像陈毅元帅那样把墨水当成糖用东西蘸着吃且毫无察觉还是挺困难的。

  或者我们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游戏上,毕竟饭这玩意儿多吃一口少吃一口也饿不死人,充其量把自己搞个消化不良,但如果是那种互动性比较高的游戏,一个走神可能就会把队友心态给整崩了。

  至于看动画和听相声,因为难度不上不下的关系,性价比可能会稍微低一些,但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而言之,必须要有侧重,也必须要有取舍。

  这并不丢人,恰恰相反,如何做好各方面的权重,也是一个合格指挥官的必要素质之一,有什么事是可以交给参谋团决定的,有什么事是可以让前线将领独立判断的,有什么事是必须自己亲自处理的,根据战况不同,指挥官的思路也一定要不断切换,否则很容易引起糟糕的连锁反应。

  而这种对于不同情况下的处理风格,就是业内人士常常提到的‘节奏’。

  一个优秀的节奏把控者,或是能够做到在扬长避短至于让敌人感到难受,或是能够让自己麾下的体系行云流水顺畅的一批,反正风格都不那么相似,但道理确实殊途同归。

  其中最考验指挥者能力的地方,并不是那些需要他们亲自把控的环节,而是如何掩盖那几乎不可避免的低精密度环节。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场比赛开始后蓝方那三支集团军的猪突猛进。

  墨檀并没有在认真思考后为他们编织出一个兼具着移动速度、应变能力、完美兵力配置等特质的阵容,只是让麾下这帮士兵宛若沙尘暴一般地卷了出去。

  他在保留了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