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抉择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谯县,下一次,会巡到哪里?

        (虞太后点了一个赞。)

        曹志示意曹苗手里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在当时上奏的。”

        顿了一顿,曹志脸上露出嘲讽的神情,“但朝廷没有采纳。”

        “阿兄,国家破灭在即,朝廷可以让外人拥重兵,据州郡,却连一个入朝的机会都不愿意给同宗之人。”

        大约是失望太过,也大约是麻木了,曹志眼神空洞,却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一个残酷的事实:

        “阿兄,大人生前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估计还是要发生了。”

        “这大魏,多半是要亡了。”

        就算是有心理准备,而且自己在乡下种地,也是为了这一天作准备。

        但此时听到自己的兄弟亲口说出来,曹苗似乎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有些无力地张开,仿佛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原本常年在地里劳作而颇有些力气的身子,一下子塌了下来,仿佛一切的力量都已经消失。

        良久之后,曹苗这才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问道:

        “允恭,当真要走这一步了吗?”

        曹志惨然一笑:

        “阿兄,我们这些年,可不就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

        “洛阳失守,关东可就再没有可以阻挡汉军的要隘了。”

        守着关隘都不能阻挡汉军。

        无险可守,拿什么去跟汉军打?

        理智上,兄弟俩都知道这一天很有可能会到来。

        可是情感上,他们又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这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

        甚至这种心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对曹志来说,这种煎熬更甚。

        因为他还要需要时时刻刻的盯着天下的局势变化,然后做出判断。

        既不能在大魏还有希望的时候去投靠。

        也不能在大局已定的时候去投靠。

        太早,那叫数典忘祖。

        太晚,那叫无济于事。

        “荆州与扬州,合计尚有二十余万大军,若是再加上冀州司马懿所辖兵马,不下五十万。”

        曹苗有些不甘心地说道,“再怎么说,司马懿也算是我们大魏的太傅。”

        “就算他与大将军再怎么不和,也当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曹苗不提司马懿还好,一提司马懿,曹志脸色就变得无比阴沉。

        “若是他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应当让洛阳失守!”

        司马懿与曹爽不和,又要苦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