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宫争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向陆逊:

        “太子在病亡前,还曾写了遗奏,犹为盛赞上大将军,言伯言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吾今日见到伯言,不禁想起太子之贤,故一时不能自已,倒是让伯言见笑了。”

        陆逊回道:

        “臣受陛下之命留守武昌,曾奉侍太子数年,深知太子之贤,陛下言国丧明嫡,殊实也。”

        “太子病重时,犹不忘提携微臣,臣除了感激涕零,唯越发惶恐,恐有损太子慧眼之明。”

        孙权伸出手,示意陆逊不要再说下去:

        “伯言何须多言?汝为人如何,我焉能不知?故吾知太子对汝赞誉之言,丝毫不为过。”

        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

        “太子在遗奏中,除了提及伯言你,还建议吾立三皇子为太子,伯言你觉得如何?”

        陆逊毫不犹豫地说道:

        “太子既没,二皇子又早逝(即孙虑,232年病亡),如今诸皇子中,以三皇子为长。”

        “且臣听闻,三皇子虽年少,但好学下士,甚见称述,太子生前,多亲敬三皇子。”

        “故臣以为,早立三皇子为太子,确实妥当,有利于稳定国家人心是也。”

        当然,陆逊还有没有说出的另一层重要原因:

        那就是三皇子孙和之母王夫人,受宠程度仅次于步夫人(即步练师)。

        今步夫人已亡,宫中诸多夫人,最贵者莫过于王夫人。

        子凭母贵,孙和如今也是最受陛下宠爱,其赏赐远超其他皇子。

        可以说,在陆逊看来,三皇子长与贤皆备,简直就是天地地利人和的最佳人选。

        至于嫡,反正现在王夫人最为受宠,到时只要立她为皇后,那三皇子不就是嫡了吗?

        孙权闻言,目光一闪,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此说来,伯言亦是赞成此事?”

        “臣自是赞成此事。”

        孙权缓缓地点头,“伯言既赞成此事,那自是最好不过,吾则不再有所顾虑。如此,吾将择日册立三皇子为太子。”

        “陛下圣明。”

        似乎终于了结了一桩心事,孙权脸上的神色终于有了些轻松:

        “吾近来,有一些疑虑不能解,正好伯言回来,当真是天助我也。”

        “为陛下解忧,臣之所职也。”

        “好,”孙权点头,“除了太子之事,我还有一事,朝中久议不能决,正好需要伯言帮忙分析一番。”

        “陛下请讲。”

        “前番吾领军北上伐贼,时卫将军(即全综)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