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争分夺秒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关城的汉军,宁愿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所穿皮革都煮来吃,也要坚守不降。

  正是因为前汉有这等壮举的将士,方才铸就了前汉的赫赫武功。

  从曹操时代就出仕的司马懿,这么多年来,见过的军阵不计其数。

  但如此有前汉精兵遗风的军队,可谓少之又少。

  因为后汉,特别后汉中后期,军中的将士的成份,已与前汉有了极大的区别。

  前汉的精兵,是由真正的良家子构成。

  而后汉中后期,所谓的良家子,并不一定是良家子,更大可能的是干着青皮勾当的浪荡子。

  更别说就算是名义上的良家子,在后汉军中,那也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多是由“商贾惰游子弟”“农野谨钝之人”组成。

  虽有乘制之处,但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名实不副,难以备急。

  到了黄巾之乱以后,就连名义上的良家子都难寻了。

  曹操确实善用兵,但从屡次屠城,多设军中校事以监军中,以及用苛法重刑以迫士卒看来,军中的某些方面未必尽人意。

  比如说曹操一死,青州军立刻就当众击鼓,招摇过街,相引离去,根本没把曹丕放在眼里。

  其军纪之差,可见一斑。

  司马懿征战数十载,也不是没有见过将士用命,死战不退的军伍。

  但那些将士,无一不是主帅平日里最为厚待的亲兵。

  像眼前这种全军皆是如一的,可谓少见。

  最让司马懿在意的是:

  王平在汉军诸将中,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存在感,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籍籍无名。

  其麾下将士却如此精锐,那就更显得罕见。

  只是很明显,大谷口这一战,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他都要出名了。

  眼看着摇摇欲坠,偏偏就是屹立不倒的最后一块高地,司马懿吐出一口气:

  “让他们退回来。”

  鸣金声起,最前线的魏军如闻仙乐,再一次狼狈地从高地上退了下来。

  “太傅,末将请命,亲自领精兵,替大军攻破此贼!”

  司马懿身边的部将,心有不甘地纷纷请战。

  明明就是眼看着似乎最后一冲就能破阵的西贼,偏偏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往上冲,又一次又一次地退回来。

  不少人心里已是窝了一肚子火。

  “破肯定是能破的,但什么时候破,那就不一定了。”

  司马懿盯着仍在飘扬汉军大旗,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贼子的防守力度,远超前几日,如果说,我们能击退谷口两边山头的贼军,是因为他们没来得及做准备。”

  “那么我怀疑,我们能这么快地攻破贼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