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让科举选才在唐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可惜的是,宋的重文轻武,不但阉割了儒学,同时还利用科举钳制读书人的思想。
  这给后世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
  最后导致明清的科举,渐渐地发展成八股文考试。
  让读书人变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能满嘴“之乎者也”。
  与汉唐时仗剑游历天下的读书人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不过就算是明清时代,科举也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入仕方式。
  行卷,荫官,捐监等等,都是进入官场的补充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种,它们绝大部分时候,地位都没能超过科举。
  科举入仕的官员,就是要比别的方式入仕的官员腰杆子硬。
  冯都护最终所要营造的,也是这种效果。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科举、察举、征辟入仕的官员,地位肯定基本都是相当的。
  只不过他要有意识地把科举的地位慢慢抬起来,渐渐地潜移默化。
  一点一点地挤压察举和征辟,就是变相地在挤压世家子弟的入仕空间。
  最后逼得他们不得不退到与普通人一样的起点——至少在学院里是这样的。
  这已经是冯都护打破世家智力资源垄断所能做到的极致。
  也是能给天下所有学子的一个最大公平。
  同时也可以让大汉能团结最广泛社会层面。
  右夫人知道这必然会有不小的阻力,只见她思索一下,建议到:
  “不如这样,若是有人当真在一年的时间里,表现出色,也可以直接察举或者征辟出仕,阿郎以为如何?”
  冯都护闻言,不禁“咦”了一声,赞赏地看向右夫人:
  “细君不愧是吾之女诸葛,此言甚是有理。”
  反正现在是科举察举征辟并行,并无高低之分,能提前入仕,想必正好合不少人之意。
  同时还可以堵住某些人的嘴:
  有本事你就直接通过考察入仕。
  没本事就好好通过考核,进入学院学本事。
  如果连考核都通不过,那就是无能无才!
  无能无才,也想进入大汉帝国的官吏阶层?
  真当大汉是像魏贼那般,重出身不重品性才学吗?
  想到这里,冯都护再次靠回椅背上:
  “就这么办吧,到时候把这份名单再抄一份,送到尚书台去,让尚书台安排。”
  “阿郎不看看吗?”
  “不看了,有什么好看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