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汉吴之别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时候背汉联魏,反而会让大吴背上包袱,再没有借口北上,自困于江南。

  联魏走不通,又不想自困于江南,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削弱汉国日后的相对优势。

  眼下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参与到灭魏这件事之中。

  最好是把当初约定中分天下时划分给大吴的州地,全部拿到手中。

  如此一来,大吴在灭魏之后,才不会在与汉国相争中落于下风。

  魏国精于骑,大吴擅于舟。

  想要打破这个平衡,北上吞并江淮乃至中原,大吴就必然要有自己的骑军。

  不然江淮中原皆平地,魏贼精骑可以随意纵横,来去如风,切断各地之间的联系。

  而大吴呢?

  若是没有骑兵,即便是能攻下城池,也未必能守得住,就算是能守住,十有八九也是坐守孤城。

  谈何逐鹿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铁甲骑军对于大吴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据停下脚步,有些恼怒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陛下派你们过来,是为了组建大吴的骑军,不单单是为了让你们只知如何一味地冲锋陷阵!”

  “除了要知道如何运用这些骑军,还要你们知道如何维护这些骑军。”

  “待大吴真有了自己的骑军,总不能再派一批人过来学习如何给你们当马夫吧!”

  铁甲骑军乃国之重器,这句话说得没有一点错。

  虽然它看起来是仅有三千铁骑,但实际到了战场上,它还要有精骑辅翼配合。

  可以说,学会了铁甲骑军的战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精骑。

  想到这里,朱据大是恨铁不成钢,他冷冷地说道:

  “若是你们受不了这个苦,那就与我早早说明,我也好尽快禀报陛下,请陛下再派一批人过来,也免得误了陛下的大事。”

  朱熊没有想到,自己的大人在这个事情上竟是如此大的反应。

  他嗫嚅了一下,终是不敢再说话。

  相比于正在寻求突破困局的吴国,季汉又是另一番气象。

  延熙元年十月长安大封赏之后,长安作为大汉的京都,开始正式走向正轨。

  锦城、汉中两地的中央官署,不断地迁往长安。

  就连南乡的大汉联合储备局、皇家学院,也一并迁移。

  特别是皇家学院,正式代替以往的太学,成为季汉的最高学府。

  时以冯中都护为山长,蜀地的著名学者杜琼、精通经学的许慈、通晓左氏《春秋》的来敏、专于“三史”的孟光等当世名士,皆是学院教授。

  同时皇家学院又另设讲武堂,以军中宿将教军中之事。

  一时间,季汉文武皆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