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我说这是巧合,你信吗?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誓盟的份上,愿意出面担保,由兴汉会向校事府每年都出借一笔钱粮,五年后分期归还。

  当然,这是照顾孙大帝面子的说法。

  毕竟现在校事府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给孙大帝搞钱。

  而兴汉会,刚好有点钱。

  这笔钱,大部分肯定是要流入孙大帝的府库。

  至于小部分……那是正常损耗。

  这两個办法加起来,不但能帮吴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军,同时还能减轻吴国的财政负担。

  得闻此二法,秦博即便是出得府来,心神仍是沉浸在震撼当中。

  汉国有冯君侯此等大才,怪不得能得大兴。

  再一想到校事府若能促成此事,助陛下北上灭贼,拿下合肥,那可真是立下了大功。

  秦博心里又是抑制不住地加剧跳动起来。

  唯一可虑者,便是无论租借也好,借贷也罢,大吴都是要有抵押的。

  毕竟天下哪有白得的好处?

  而且还是这等天大的好处。

  造船之术只是其一。

  大吴要派一批造船工匠前往汉国也只是小事。

  荆州更要在三年之内,满足兴汉会的粗糖数量要求……这似乎是个重点。

  不过正好与校事府手里的筹码不谋而合。

  至于红糖的具体数量,冯君侯向来是不管这种细枝末节的,后面再与兴汉会慢慢谈就是。

  还有汉吴之间的关卡,日后不得向往来两国之间的汉国商队征收车船税。

  按冯君侯的意思,这是要用大吴境内的汉国商队车船税作抵押。

  特别是兴汉会的商队,若是在吴国境内有人为难,校事府须得出面帮忙——这一点,对于校事府来说,反而是举手之劳。

  不过以前是心照不宣,若是以后能促成此事,那么校事府就能光明正大地出手。

  不过这最后一条,对校事府也是好事。

  只要与兴汉会的合作能摆在明面上,那么陛下只会越发看重校事府。

  最后一条,那就是大吴境内,要承认兴汉会的票子,允许民间流通。

  这个就更无所谓了。

  难道官府不承认,那些大户人家就会不用那些从蜀地流通过来的票子了吗?

  事实上,只要汉吴两国之间还有物资往来,票子就是最好的选择——谁让大吴需要汉国的东西呢?

  只要汉国承认这些票子,那就能换来好东西。

  如果哪一天两国断绝了往来,这些票子在大吴境内,也就成了废纸,谁又还会想着要用它?

  秦校事走一路想一路,忽尔心里大有感叹:

  “校事府能结识冯君侯这等豪爽之人,果真幸事是也!”

  “这么多年来,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