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获利非常丰厚。
一场史无前例的工坊潮,让但凡有点眼光的人物,都会下意识地把目光看向北方的草原。
因为那里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羊毛和胡人……
而想要加入这场狂欢,凉州刺史府注定是绕不过去的。
所以只能入仕。
唯有入仕,利用官方的优势,才能在这场狂欢中抢得先机。
只是在这一次考课中的竞争中,世家子弟很明显落了下风。
因为世家话事人虽然可以强行把自家子弟塞进来,但也架不住有人在这三年里的各项考核中故意被淘汰。
毕竟撩起袍子,和那些泥腿子混在一起,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让很多向来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都没办法适应。
所以看向街道上那批意气风发的士子的目光,同样有某些复杂说不清道不明的目光。
“汉中那边,似乎当真想要改变选才之制啊,要不然也至于把向朗派了过来。”
在某处临街的食肆二楼,有人看着正鱼贯而过的青衣士子,喃喃说了一句。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有人念了一句桓灵二帝时的童谣,语气中有冷笑之意:
“汉中那边,自诩乃汉家正统,更兼诸葛孔明在《出师表》里有言,刘备时常痛恨叹息桓灵二帝之政。”
“故欲改后汉之弊,乃是正常之举,只是……”
此人说到这里,却是顿了一顿,没有再说下去。
“只是如此改制,却是对我等大是不利。”
他不敢说,却有人敢说。
接话的人面色阴沉,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什么。
本以为改察举为考课,世家子弟同样会有极大优势。
毕竟以学问底蕴而言,世家甩寒门十条街都不止,更别说那些连大字都不认得一个的泥腿子。
也就是有了南乡,才让寒门与泥腿子有了些许希望。
若是像曹魏那般,寒门想要出头,必须得有世家允许。
说得好听点,那就是得有世家的举荐。
也就是说,寒门必须依附于世家大族,才能进入朝堂。
谁能料到,凉州考课非但要考学问,居然还要考实务。
三年繁杂无比的实务,生生把不少世家子弟逼退。
想到这里,此人更是激愤:
“考课考课,考个甚课?这算哪门子的考课!”
“噤声!”
“慎言!”
“慎言什么?”此人冷笑地看向其他人,“诸位莫不是有子弟在底下那些青衣诸子中,这才让吾慎言?”
“让吾等世家子弟,与那些寒门同列也就罢了,现在连那黔首之流,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