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
而秦朗呆在关中数年,也未必不想着要回洛阳。
陛下亦未必不想着秦朗回到自己身边。
所以趁着并州之事,顺势把秦朗送走,乃是四方皆遂之事,何乐而不为?
“四方皆遂?”
司马师一怔,不禁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不是三方么?”
陛下、秦朗、刘放孙资,还有哪一方?
当他有些疑惑地看向自家大人,看到大人有些意味深长的神色时,忽然有些明白过来:
难道,大人也不想秦朗留在关中?
想明白之后,司马师先是愕然,然后突然莫名地一阵心悸:
大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同在洛阳的曹叡,把并州送过来的奏章狠狠砸到案上,怒骂道:
“让他去当并州刺史,是让他好好安抚地方,不是去擅启边事!”
梁习治并州二十余载,政绩常为天下第一。
这么好的治理基础,毕轨居然还能搞出逼步度根反叛。
现在上这么一个奏章,真当自己是一个昏君,不识如何治理天下耶?
事实上,虽然毕轨是皇亲,但曹叡现在并不是很喜欢此人。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清查浮华案时,曹叡发现毕轨与浮华案众人有莫大联系。
若不是登基以后,连遭大败,单单就凭浮华案一事,曹叡就会罢黜了毕轨的并州刺史之职。
只是现在,曹叡根基不稳,所以即便是知道毕轨治理并州不力,他也得捏着鼻子忍下去。
因为曹叡地位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巩固,所以对于那权贵子弟和年青学子,他不得不从轻放落。
所以浮华案一事,比起原历史上,影响已经小了很多。
只是让曹叡没有想到的是,与浮华案有关的毕轨,现在居然变本加厉,逼反了为大魏守边境的步度根。
这怎么不气得他破口大骂?
这些“浮华伪饰之士”,果真是没有一个好东西,只会袖手空谈,祸害国家!
曹叡心里恨恨地说道。
但见他余怒未消:
“步度根虽为比能所诱,但两人前有嫌弃,故当自有疑心。”
“今并州刺史毕轨出军,只会逼得二部合二为一,何所威镇乎?”
虽然怒毕轨不争,但毕竟他的并州刺史之位,乃是自己任命,曹叡不得为他善后。
于是下诏:
“出兵伐胡可,但不可越过关塞。”
所谓关塞,便是两汉筑起的长城。
曹叡不知道的是,他的诏令才刚刚出洛阳,毕轨已经领着大军越过了关塞,来到了离关塞北边不远处的阴馆。
步度根的部族,不是直接向北逃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