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三年能定,朝中众臣皆以为不过是年少无知,不知轻重,到时只怕又是劳民伤财,故此事一直决而不下。
孙登此时受到冯永大胜曹真的消息刺激,思绪顿时纷纷扰扰。
原本他还想着,若是诸葛恪能平定山越,解决朝廷头疼已久的问题,同时又可收得山越劲卒四万。
那么就足以把冯永南征平南中之事比下去。
同时诸葛恪也积累了功劳,只待北方有战事,他就可以参与。
以诸葛恪之才,到时定能再立军功,那蜀人使臣以后若是再敢在吴国夸冯永,诸葛恪自可当之。
而诸葛恪本就是太子宾客,同时又是太子亲自举荐,到时身为太子的自己足以压冯永一头。
没想到山越之事还没个定论呢,冯永就成了天下名将。
一念至此,孙登心里顿时就是生出一种无力感:关家虎女,当真是眼光独到耶?
陆逊自然不知道孙登呆坐在那里,在他说话的短短时间内,就想了这么多事?
此时的他其实亦是心怀些许忧虑:
“殿下,当初诸葛亮进驻汉中,臣就料到其必是欲伐魏。臣曾与陛下对言,蜀国国弱民疲,若是与魏贼纠缠于雍凉,定是久而不决。”
“到时只会进一步削弱蜀国之力,令蜀人不得不进一步有求于吴。”
说到这里,陆逊叹息一声,“只是没有想到,诸葛亮治蜀有方,冯永骁勇善战,竟是令其袭取了陇右。”
张温出使蜀国回吴后,曾力言蜀政之美,陛下闻之而不悦,借暨艳之事将其罢黜。
如今想起来,张温之言,委实是不虚。
要不然,蜀国何以能从短短的数年之内就能缓过气来,甚至兵威更胜从前,从魏国人手里夺下了陇右。
听说陇右之战,冯永先是领军奔袭陇关,后又回军战守街亭,立下了首功,说他骁勇善战,当是不差。
“吾观诸葛亮之后,冯永必成蜀人柱石,其人年纪与殿下相仿,以后只怕少不得要与此人打交道,殿下还是要多注意此人才是。”
孙登一听,连忙应道:
“不瞒上大将军,吾其实亦留意此人久矣!此人不过比吾大两岁,就有此等成就,委实是令人侧目。”
“想我江东,乃是人俊辈出之地,难不成就无人能与之相比?故吾先前向陛下举荐诸葛元逊,便是为了试试看能不能挑出才能出众者,也免得那蜀人压我吴国一头。”
陆逊闻言,同样是想起了诸葛恪三年平丹阳山越之言。
他在此事上本不欲多言。
毕竟他与诸葛谨交好,两人又是在荆州配合多年,诸葛谨不看好诸葛恪此举,甚至曾对自己说,诸葛恪非兴家之人,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