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
在早期的时候,泗淮集团大多是掌军,而江东集团则是掌政,孙权居中调整。
只是泗淮集团元老们到现在已经是凋零大半,特别是自夷陵之战后,江东世家迅速崛起,已经开始掌握军权。
玩弄平衡是每个合格帝王的本能。
双方的失衡自然不是孙权想要的。
所以他在打压一方的同时,也要培养起另一方。
当年让张温受到牵连的“暨艳案”,其实就是孙权打压江东世家大族的一个手段。
更何况,当年孙策入主江东时,对江东世家大族杀戮过多,让孙家与江东世家大族有了巨大的裂痕。
虽然孙权这些年来,尽力修补孙家与江东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
但在他心底最深处,其实对江东世家大族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警惕。
孙权能破格接见隐蕃,自然就是存着培养非江东本地势力的想法。
但这种心思,他又岂能对胡综明说?
更何况在孙权眼里,隐蕃怎么说也是一个人才。
只是当年孙策领会稽太守时,年仅十四岁的胡综就已经是孙策的门下循行。
再加上胡综本身就是帮东吴制定律令的大臣。
所以隐蕃被胡综这般评价,孙权倒是不好一下子表露出自己的意思,只好再问道:
“那你觉得,这隐蕃担任什么职位比较合适?”
胡综既然对隐蕃不看好,所以自然不会提出太高的职位:
“其人好空谈,不可让他治理百姓,不若先试着给他安排一个小职。”
听到胡综的建议,孙权不认同地说道:
“他如今被人称为南归士子之首,名声不小,先前给他安排了小吏之位,已经引起他人非论。”
“若是我再给他安排小职,只恐世人说我不识人才。如今正是收拢人心之际,此举只怕不妥。”
胡综听到孙权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问道:
“那不知陛下打算给他安排何职?”
孙权早有打算:“方才他言及最多者,莫过于刑狱,不若任他为廷尉监。”
廷尉监算是大理寺的主官之一,主管刑狱。
这个位置,不算低了。
再上去,那就是三公九卿之一的廷尉。
虽然觉得陛下这个官职给得太高了,但胡综听到孙权这个口气,知其主意已定,终究是没有再反驳。
隐蕃因一封奏章得面见天子,从一个小吏一跃成为廷尉监,在不少人眼里,只道他是得了孙权的赏识,是皇帝眼中的红人。
在他的刻意结交下,吴国不少大臣都愿意与他往来。
其中有两人对隐蕃最是欣赏。
一个是左将军朱据,一个是廷尉郝普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