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反叛之事又关系二者能力对比,冯永又岂能不知?
司马懿率军八日急行一千二百里平定孟达之乱,按计划一年定辽东,乃是后世的司马粉们津津乐道的军事能力证明。
然后又极力贬低诸葛老妖的军事能力,说北伐无功。
至于司马宣王第一次与诸葛老妖交手就被打个落花流水,后面又被吓得宁愿当女人也要龟缩不出,被人讥笑畏蜀如虎的事绝口不提,一口咬定北伐无功就是军事无能。
还说这是为了战略。
国力几倍于人的大优势,还是在自己国境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敌人都冲到家里来了,竟然要用到龟缩不出的战略……
真要两者的位置调换一下,司马宣王敢出汉中?
还不是知道自己面对面打不过,所以才用这样的战略?
冯永心里吐槽了一下。
只是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孟达竟然是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想要归汉。
一旁的李鸿更是惊讶万分,这个冯郎君果真心思机巧无比,仅凭丞相的这么几句话,就能猜出孟达的意思。
“丞相欲通书信与孟达?”
得到了诸葛亮的眼神鼓励,冯永又问了一句。
诸葛亮和蒋琬相视一下,皆是哈哈大笑。
李鸿叹服一声。
唯有费诗却是不合时机的一声冷哼,大声道,“丞相,孟达小子,昔日先是不忠于刘季玉,再是令关君侯陷死地却又不救,后又背叛先主,如此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
场面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冯永暗自叹息一声,向着费诗看去,心想此言诚乃大实话,但自古以来,忠言逆耳。
更何况你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除了让人难堪,还能如何?
怪不得你如今只是个永昌郡从事。
果然,只见上头的诸葛亮沉默了下来,却是没再提起此事,看样子心里已经有所决定。
李鸿则是一脸的尴尬。
蒋琬勉强笑笑,站起来说道,“公举,永邦,我有事与你们说,且随我来。”
待三人都出去后,诸葛亮这才看着冯永,开口问道,“你久在南乡,南乡沿汉水下去不远,就是孟达所在的新城,可曾探过此水路?”
看来果然还是要与孟达通信。
冯永对诸葛亮的态度倒也在意料之中,蒋琬是个懂诸葛亮心思的,把费诗拉出去,可以避免他的尴尬。
同时也避免了新降的李鸿听到过多的机密。
“回丞相,这个事情,永自然是有过考虑的。”
当初在南乡县搞牧场,搞毛坊工坊,冯永当然考虑过下游的孟达的威胁。
但从新城到汉中,本就是逆水而行,困难何其多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