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只是抽出信纸看了起来。
他还以为这其中有什么长篇之论,没曾想入眼的却是让他有些意外。
只见信纸上仅写了两行字:武王盟津会诸侯,桓公中原匡天下。
诸葛亮眉头一皱,想了一下,这才笑了,说了一声:“妙啊!”
然后又是长笑不已,“好啊!”
大汉丞相的反常举让杨仪一头雾水。
诸葛亮把信纸收起来,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次,脸色欣喜,连连说道,“此子当真是每每都要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好啊!”
最后他看向杨仪,似乎想到了什么,露出若有所思的目光,开口问道,“威公,你说我们此次平定南中后,当如何治理南中?”
杨仪一听这话,顿时精神一振,心里有些明白过来,看来那冯明文的来信,恐怕也与此有关?
“仪以为,丞相此番平定南中,那些夷王蛮已经胆寒,此时正是治理南中的最好时机。趁其胆破,不敢再反之际,可置兵卒,留官吏。”
“只需十年,南中必成为大汉正式的州郡,而非如今的羁縻之地。”
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
但这是通过控制当地的夷王蛮帅来控制南中,自然没有朝廷直接治理来得有效。
朝廷控制有力的时候还好说,只要稍微有些顾不上,羁縻之地那就铁定会叛乱。
而且羁縻之地也很考验朝廷的平衡能力,稍有不慎,被一家独大,那就是养出一只白眼狼。
诸葛亮听了杨仪的话,点了点头,又看了他一眼,却是没有开口说话。
同时在心里想道,若是在天下太平时期,此话自然是有理,可惜的是如今乃是乱世,汉贼不灭,哪来的时间和钱粮治理南中?
杨威公慧则慧矣,性子却是过于狷狭,眼光格局也比不过那冯明文,可惜了!
思虑至此,诸葛亮这才开口道,“威公,把那孟获及其宗党松了绑,安置于营帐之中,再令人送些吃食过去。”
杨仪等了好久,却是没听到诸葛亮赞扬的话,甚至连点评都没有,心里不由地有些失望。
听到这话,不由地又开口道,“丞相,如今益州永昌二郡,夷王蛮帅皆已臣服,唯有那孟获,实乃不要脸皮之辈,又何须对他如此宽厚?”
诸葛亮摇摇头,笑道,“孟获乃是益州郡众蛮之首,若是直接杀了他,未免让新服的夷王蛮帅人心浮动。”
“如今的他,已经是向隅而泣之人,不杀他,比杀了他还难受,你按我所说的去做就是了。”
杨仪无奈,只得出来按诸葛亮的吩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