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3章战场外的谋划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点无疑是有一定的指导发展意义在内的。

恒产不一定是耕作的田亩,也可以是其他较为稳定的产业,当民众拥有这些可以长期依靠的物质基础时,才会产生维护社会秩序的自觉性。这与马大胡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形成跨越时空的思想呼应。

孟子并非单纯强调财产占有,而是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可以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这样民众就会安定,社会和国家就能得到发展。

是不是很简单?
可就是有人做不到。

当然也不排除有『无恒产而有恒心』的仁人志士,这些脱离趣味的人,显然超越了那些『有恒产而无恒心』的投机者,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照亮黑暗,指引道路的闪亮明灯。

斐潜在关中,推行推行『军功爵田』与『流民屯田』的双轨制,将战争当中出现的无主荒地授予退伍士兵与流民,建立出一套独立于士族的自耕农经济单元,从而摆脱了原本关中和河东士族的禁锢。

而对于自耕农来说,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抵抗风险能力太差。可以说从古至今,底层的民众对于风险的抗性,无限的趋近于零。任何一场灾害,病痛,甚至一点点的小事故,都可能会导致自耕农不得不贱卖自己唯一的产业,求得一时的生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兼并,或者叫做『资产重组』就难以避免,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斐潜在关中设立了类似于『常平仓』的机构,通过统一的粮食储备系统实施土地典当赎买,在自耕农有需要的时候代替原本的乡绅私人借贷,也是逐步瓦解庄园经济的一种手段。
但是同样的,这手段并不保险,也不能保证在发展到了一定时期,这个原本面向困苦家庭的贷款,变成了只是『锦上添花』的富人的额外生财之道。毕竟从官方低息贷款拿到钱,然后加息贷给第三方赚取差价,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操作。

仅仅是这样,也并不足以改变山东的经济体制,扭转构陷了三四百年的奈头乐。

斐潜还在关中建立了新的货币财政体系,扭转了原本『五铢钱——粮本位』的架构体系,开始采用更加复杂的金银铜贵重金属货币,将货币的发行权收回中央,也就自然而然的削弱地方豪强的经济操纵能力,同时建立了『大漠』、『西域』、『雪区』、『交趾』四条对外贸易路线,在构建出物流网络,拓展商道的同时,也扩展了道路交通,重新塑造了国家所控制的战略物资流通渠道的经济命脉。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指向了政治权利的再分配,也就是为了在大汉当下建造出一个新型治理架构。

斐潜所推行的『四三二一』政治管理系统,原本就是绕过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